《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悲剧色彩浓郁。
“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甫得脱离,又遭弃捐”。
杜十娘的遭遇真的是可怜可叹,值得同情,让人唏嘘心疼。
很多人扼腕叹息之余,忍不住发问:既然有百宝箱,为什么非得和李甲、孙富之流赌这个气,杜十娘你自己带着金银珠宝,逍遥自在的生活不好吗?
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发现她还真的不可能过上逍遥自在的女大款的生活。
明朝严苛的户籍制度,了解一下
明朝时期的户籍制度,可真不是闹着玩的,严苛到简直恐怖的地步。
我一条一条看完之后,竟然觉得和某国种姓制度可堪一比。
《明史·食货志》就有介绍:
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帖给之民。有司岁计其登耗以闻。及郊祀,中书省以户籍陈坛下,荐之天,祭毕而藏之。洪武十四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馀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
凡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民有儒,有医,有阴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濒海有盐灶。寺有僧,观有道士。毕以其业著籍。人户以籍为断,禁数姓合户附籍。
相关规定不厌其烦,还有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
核心的大概意思呢,我提炼出这么4条来,咱们一起分享一下它有多变态。
1、明朝的户籍分类十分正规详细,户贴记载着姓名、年龄、住址等详细信息。
2、户籍分为三等:民户、军户、匠户,三等又有更细的分类。
这些看起来很先进,对不对?的确,这样的管理有利于让改朝换代时产生的战乱流民,重新回归土地。
可怕的是以下两条。
3、恐怖的是,这些分类,不许随便改变,特别是明确规定军户、匠户是要世袭的!
就是说老子是匠户中裁缝,那么子子孙孙都只能做裁缝。
你虽然瘦弱不堪,但是你爹是军户里的力士,那你也只能当力士,不许改变。如果逃跑或者私下作伪更改,会有相应的严厉处罚等着你们。
4、更可怕的是民、军、匠之外,还有贱籍的存在,并且贱籍不得与良籍通婚。
是不是像备受某国的种姓制度?
明朝的户婚律是这样规定的:
Ⅲ:39 娶乐人为妻妾
凡官吏娶乐人为妻妾者,杖六十,并离异。若官员子孙娶者,罪亦如之。附过,候荫袭之日,降一等,于边远叙用。其在洪武元年已前娶者,勿论。
Ⅲ:41 良贱为婚姻
凡家长与奴娶良人为妻者,杖八十。女家减一等。不知者不坐。其奴自娶者,罪亦如之。家长知情者,减二等。因而入籍为婢者,杖一百。若妄以奴婢为良人,而与良人为夫妻者,杖九十。各离异,改正。
看到了吧,良贱两籍不得通婚,就算是通婚了也必须离,还得饶上一顿毒打!
现在,回到杜十娘的故事。她是歌姬,是妥妥的贱籍,如果李甲把她带回家,会影响以后当官的前途。
李甲已有妻子,她当然当不成正室,但是有名分的妾,似乎也不行,看来只能做府内私自豢养的歌姬吧?
当然,可能在民间,执行的并不是非常到位。可是,这毕竟是社会的主流,官方意见。平时没事还好,毕竟“民不举官不究”嘛。可是,一旦被“政敌”或者竞争对手拿来做文章,那就是大事,是泼天大祸。
所以,面对杜十娘的痴情,李甲的压力有多大?你考虑一下,他也很无奈吧。
郑重声明:我只是客观分析当时当年的社会大环境,可不是为李甲的始乱终弃找借口。李甲刚刚用杜十娘和他同乡各出一半的银子,把杜十娘赎出来,转身听了奸商孙富的挑拨,立刻喜滋滋地把自己心爱的女人卖掉,实在不是个东西!
要不别惹事,要不别怕事。像李甲这样,端着一副深情款,却毫不犹豫地做出最冷酷的事,真不爷们。
如果,杜十娘借李甲之名从良,离开妓院这个火坑,自己带着百宝箱去逍遥,难度有多大?
联系明朝户籍制度不许更改的变态规定,稍微设想一下,就知道了:
大概,就像现在的网上逃犯一样,虽然手握重金,依然无处安身,无所遁形。
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也是致命伤
假设,不管她用什么办法,隐姓埋名,远走他乡,把自己好歹安顿下来,也不能像陶渊明那样安逸地当世外隐士。
因为,除了户籍制度,还有一大难关在等着她。
那就是古代女子的可怜地位。
这个就简单了,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大家都了解吧,那也真不是随便说着玩的。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在这条大框架下,不管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女性都没有独立的人格。生为女子,是根本不能独立谋生的。
强悍、洒脱的名妓柳如是的人生轨迹,就很真实地验证了这一道德规范对女性的约束力。
柳如是,明末清初的名妓,“秦淮八艳”之首。清风霁月的脾性,“扁舟一叶,放浪山湖间,与高才名辈相游处。”,便是她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因喜欢“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而为自己改名柳如是。
14岁时,柳如是嫁给了六十多岁的大学士周道登为侍妾,特别得宠。周道登死后,被赶出周家。
此后,柳如是和家世好、有才华、少年公子宋征舆情投意合。但这段感情招致宋母反对,宋征舆不敢与家里做抗争,二人分手。
还有“明代第一词人”陈子龙,才学阅历人品都堪称一流。可惜,陈子龙已有妻妾,柳如是并不十分在意,他俩品诗论词,对坐饮酒,赏月观花,精神高度契合,如神仙眷侣一般。但是,陈子龙妻子一直强烈反对,柳如是颇有傲骨,于是也就分手了。
24岁的她,她终于为自己选定了一位佳婿良人——60岁的词坛大家,曾任礼部右侍郎的钱谦益。
虽然,年龄差距很大,但是他给柳如是很大的保全。他为她辟我闻室,盖红豆馆,为她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她风风光光娶进门。俩人耳鬓厮磨,品诗作词,不亦乐乎。
清兵人关,明朝灭亡。钱谦益是明朝高官,清朝胁迫他出仕,柳如是力劝,要陪着他自杀殉国。钱谦益说“湖水太冷”了,没同意。
后来,钱谦益受学生反清连累,入狱,柳如是四处奔波,花钱托人把丈夫营救出来。
即便如此,她依然没有挣得一个好的结局。
她47岁,83岁的钱谦益去世。2个月后,没有依靠的她,纵容胆识过人,豪气满怀,依然被族人逼迫,悬梁自尽。
这位最能审时度势、最理智最清醒的女人,最敢爱敢恨、性子最刚烈的奇女子,依然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
那些能得善终的美人,有一些共性
读者“华丽深蓝”的点评我最喜欢: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另一个走向,就是《玉堂春落难逢夫》。同为散尽千金的恩客,李甲和王三的区别就是,王三中了进士当了官,而且娶了名门淑女当正房,有资格纳名妓为妾。这样的大团圆,主要寄望于男主“有出息”。
还有一种走向就是《卖油郎独占花魁》,花魁女倒贴卖油郎,帮他发财成家,寄望于男主“有良心”。杜十娘挑中的男人李甲既没出息,也不够有良心,可不就悲剧了吗?
要擦亮慧眼,所寻郎君要不“有出息”,自己能拍板做主,救女主于水火;要不就“有良心”,得了女主的钱财,始终不离不弃。
这是对男方的要求,有难度。
那么,这类文学作品中,这样的爱情故事,要想大团圆结尾,对女方有没有要求呢?
有!必须有!
1、美貌绝伦,才艺双全。
如果是年老色衰,相貌丑陋,就只能“老大嫁作贾人妇”,潦草嫁人,凄凉无限,哪配拥有情情爱爱的。
只有,那些杜十娘、柳如是、玉堂春这样的“花魁”“艳冠群芳”的美女,才可能有深情追随者。
2、心地善良,且认同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心地善良,不忍看公子、大好青年落难。厌恶倚门卖笑,不和老鸨同流合污。这是基本点。
此外,就像《李娃传》里的李娃。某公子因她散尽银钱,被家人抛弃,流落街头,靠卖唱、乞讨为生。在命悬一线之际,李娃遇到并救了他,一心资助、督促他读书,积极考取功名。然后自己主动请辞,最终,公子父亲被感动,允许她嫁进家门。
李娃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呢?很明显,就是帮着心上人考取功名。
《玉堂春落难逢夫》中的礼部尚书之子王三郎和美丽妓女玉堂春相遇,也是败光三万银子之后,被老鸨设计赶出,落魄街头。玉堂春玉姐给他银钱,让他衣帽一新,包着砖石混充大款,再次骗进妓院,将玉姐自己的金银首饰器皿全部让他“顺走”,填补亏空。后来,玉姐被老鸨设计卖给一个山西商人,可巧商人老婆跟别人有染,下药害死商人,栽赃给玉姐。玉堂春下狱,屈打成招。
带珠宝回乡的王三郎,在姐姐姐夫老妈的帮助下,终于取得父亲的原谅,并刻苦读书,当了大官,重申冤案,救了玉堂春。
玉堂春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呢?那就是誓死守节。她被卖给商人后,又哭又闹,坚决不让商人占了便宜。
你有没有注意到,即便是结局美满,也都是得到男方家庭的认可,没有一个是自己逍遥,独立生活的。
当然,这些都是文学作品。
能遇到良人,成功脱离苦海的,获得幸福的,不知道是否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