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几日,更多的是呆在贵阳,品尝贵阳美食也成了一个很重要的日程。但这个日程开始得有些晚。大概是到贵阳的第三天,闺女打电话问,吃啥贵州美食了,才觉着把这个事儿有些忽略了。下面几天就加快了进程。
几天下来,贵阳小吃大概都吃到了:酸汤鱼、酸汤牛肉、花溪牛肉粉、青岩猪手、丝娃娃、糍粑稀饭、烙锅、香酥鸭,以及各种冰粉。
酸汤应该是贵州菜里的大V。酸汤用处很广,可以涮鱼涮肉,也可以做调料,比如丝娃娃里要浇的汁儿、涮锅小料等。贵州的酸汤和在北京吃到的酸汤不太一样,它的味道很浓烈,酸辣中透出一股酵味儿,头一次单喝酸汤时,感官受到强烈刺激,不由得大声惊呼,有些接受不了,等嗓子和味蕾逐渐适应了这种浓郁的味道,再一细品,其酸辣打底多味杂陈的丰厚味道,让人感觉就是一个“酸爽”。
酸汤所配肉类为多,如果勉强一点,酸汤锅也可归为大餐,但贵州更多好吃的是小吃,各种小吃各具特色,各有其美。小吃的食材简单易得,都是我们日常所见的蔬菜,豆腐等,之所以好吃,我认为赢在精心配置和制作上,所谓的工匠精神。如丝娃娃,将十几种常见的蔬菜,像黄瓜、萝卜、藕、莴笋、海带,豆腐干、鱼腥草等切成细丝或小段,码放在盘中,用配置的小薄饼卷起,尾部折叠,再将调好的酱汁灌入饼中即可。这有点类似北方的春饼,不同的是,丝娃娃菜码更多更丰富,且这些菜不事先拌好,而是由吃者根据自己需要调制佐料,调料的种类更是多种多样。用普通食材做成了一个选择多样(菜可选,调料可选)的丰富菜式。花溪牛肉粉制作的精髓似乎是在汤上,牛肉和粉自然是好的,粉劲道,牛肉虽瘦却不干不柴,但是汤更好喝,汤面浮起一层油脂,看似油腻,喝起来鲜香可口,配点辣椒面(干的,无油),更是锦上添花,碗中搭配的酸圆白菜也是一绝,在咀嚼肉和面的过程中,加咬一口脆脆的酸白菜,真是爽到家了。满满一大碗汤都进入了肠胃,着实出乎我的意料。
在贵阳最令我大快朵颐的是各种各样的冰粉。这里的冰粉有数不清的种类,什么玫瑰冰粉,百香果冰粉等等。冰粉的粉不知是什么做的,又软又糯,是软塌不成形的,咬在嘴里似无存在感,味道全靠加进来的辅料,但这又是一切冰粉的基础原料。辅料主要是各种水果小块儿和坚果碎,一般是冰粉在下面,辅料放在上面,再注入甜度适宜的糖水,一碗冰粉就做好了。最欣赏的是玫瑰冰粉,干玫瑰花瓣被埋在最底下,上面依次是冰粉和花生碎、葵花籽仁等,冰粉是淡咖色的,坚果的粒儿都很小,各种形状和颜色,撒落在最上面,被加入的糖汁水包裹着。开始吃时并看不到玫瑰,但那种玫瑰特有的香气很快溢满喉咙,及至吃到玫瑰,香气就更浓郁了,是我超级喜欢的味道……
香酥鸭也值得一说。去的是最有名的一家,名字忘了,据说什么时候都在排队。30多块钱就可以买到半只,放在一个纸袋里,用手拿着吃。我尝了一下,干爽酥脆,很香,不大会功夫一个鸭腿就吃进去了,这完全就是个零食嘛。如果晚上坐在电视机前消磨时间,它的功用一点不亚于绝味鸭脖。
贵州小吃总体来说都很平价,食材也很普通,都是平民百姓的日常吃食,之所以能吸引食客,窃以为靠的是对食材日积月累的打磨,以及精心制作的辛辣香料。辣自不必说,除此之外,还有鲜、酸、酵味儿,甚至腥(比如鱼腥草),各种佐料搭配组合,形成了丰富厚重的花样味道。味道重或者说是口味重,某种程度上能够缓解贫苦大众的劳作之辛苦,在平凡的食材中吃出不平凡的愉悦,也算给贫困寂廖的生活涂抹出一丝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