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怕何进改变主意,便威胁他说:“愁怨已经形成,行动迹象已经显露,将军您还在等什么?为何不早做决断呢?事情拖得太久会发生变化,就要重演窦武被害的惨剧了!”
何进于是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持节,有不经请示就逮捕或处死罪犯的权力。又任命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袁绍命属下的方略武吏去侦察宦官动静,又催促董卓等人,让他们派驿使紧急上奏,在奏章上声称要进军到平乐观。
何太后这时候大为恐惧,把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都罢免回家,只留下一些何进所亲信的人守在宫中。诸常侍、小黄门都去向何进请罪,表示一切听从他的处置。何进对他们说:“天下动荡不定,只是由于厌恨你们。如今董卓马上就要来了,你们为什么还不早日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国去!”袁绍劝何进乘此机会一网打尽,以至再三申明理由,但何进不许。袁绍又用公文通知各州、郡官府,假借何进的名义,要各地逮捕宦官们的亲属。
何进的密谋因时间太长,泄露了不少消息。宦官们感到恐惧,想改变局面。张让的儿媳是何太后的妹妹,张让向她叩头请求说:“老臣现在犯下罪责,理应全家回到家乡。想到我家几代蒙受皇恩,如今要远离宫殿,心中恋恋不舍。希望能再进宫值一天班,能再看一眼太后和陛下,然后退就沟壑,死而无怨!”这位儿媳向母亲舞阳君说情,舞阳君又入宫向何太后说情。于是何太后下诏,让诸常侍全都重新入宫服侍。
[点评]
太监虽然被阉割,但也是可以有儿子的。太监儿子大部分都是收养和过继的。在宦官飞扬跋扈的年代,像十常侍,结婚收养儿子更是作为了一种缔结势力的手段。宦官权势滔天,也就吸引了很多小人希望跟他们沾个一亲半故,狐假虎威,鱼肉乡里。 现在张让的儿媳立了一大功。
何太后本来已经把大部分宦官罢免回家,现在又重新召回宫里,这种做事出尔反尔的风格,跟自己的哥哥何进还真是像,果然是一家人啊。
何进入长乐宫,奏告何太后,请求杀死全体中常侍。中常侍张让、段珪商议说:“大将军何进自称有病,不参加先帝的丧礼,不送葬,如今突然入宫,这是什么意图?难道窦武事件竟要重演吗?”派人去窃听何进兄妹的谈话,获知全部谈话内容。于是率领自己的党羽数十人,手持武器,偷偷从侧门进去,埋伏在殿门下。等何进出来,就假传太后的旨意召他。
何进进门坐定之后,张让等人责问何进说:“天下大乱,也不单是我们宦官的罪过。先帝曾经跟太后生气,几乎废黜太后,我们流着泪进行解救,各人都献出家财千万作为礼物,使先帝缓和下来,只是要托身于你的门下罢了。如今你竟想把我们杀死灭族,不也太过分了吗!”于是尚方监渠穆拔出剑来,在喜德殿前杀死何进。
张让、段珪等写下诏书,任命前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尚书看到诏书,觉得可疑,说:“请大将军何进出来共同商议。”中黄门将何进的人头扔给尚书,说:“何进谋反,已经伏诛!”
[点评]
何进密谋了这么久,结果被几个太监带领亲戚家丁就给剁了,这充分说明搞宫廷斗争,还是要流氓一点。搭个戏台唱了半天大戏,还不如流氓操个西瓜刀先捅你几个透明窟窿,捅死你了我就是老大。太监的思维很简单,但是比何进效率太多。
何进是典型的决策困难症,犹犹豫豫,一会想这样,一会想那样。他一直受袁绍的影响要彻底铲除宦官集团,但是机会来了,不是拖延就是放弃。如果何进能够听袁绍的意见把宦官集团的首脑全部除掉,然后听从曹操的意见,从此禁止宦官为官干政,并下令让董卓回兵河东,那么这件事仍然可以说是完满成功了,只可惜,何进妇人之仁,当断不断,哪知反而为自己惹来了杀身大祸。
汉室倾危天数终,
无谋何进作三公。
几番不听忠臣谏,
难免宫中受剑锋。
这首诗载于《三国演义》第三回,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批注《三国演义》时,称此诗“此实录也,可称诗史。”
何进部下的军官吴匡、张璋在皇宫外,听到何进被杀害,打算率军入宫,但宫门已关闭。虎贲中郎将袁术与吴匡等共同进攻皇宫,用刀劈砍宫门,中黄门等则手持武器,防住宫门。适逢黄昏,袁术于是纵火烧南宫的青琐门,想以此威胁宫中交出张让等人。张让等人到后宫禀告何太后,说:“大将军何进的部下谋反,纵火烧宫,并进攻尚书门。”他们裹胁着何太后、皇帝刘辩、陈留王刘协,劫持宫内的其他官员从天桥阁道逃向北宫。
尚书卢植手持长戈站在阁道的窗下,仰头斥责段珪,段珪惊恐害怕,于是放开何太后,何太后从窗口跳下,得以幸免。
[点评]
狗被逼急了,还会跳墙,兔子急了还能咬人。匪徒被警察追急了,不是跳楼,就是劫持人质,以此作为要挟。被逼急了的张让,此时想到的就是这招劫持皇帝、太后。阁道,楼阁之间架空的通道。估计离地不高,不然何太后早摔死了。
袁绍与他叔父袁隗假传圣旨,召来樊陵、许相,把他们处斩。袁绍与何苗等率兵驻扎在朱誉门下,捉住赵忠等人处斩。吴匡等人一向就怨恨何苗不与何进同心,而且怀疑他与宦官有勾结,于是号令军中说:“杀死大将军的人就是车骑将军何苗,将士们能为大将军报仇吗?何进部下都流着泪说:“愿拼死为大将军报仇!”于是吴匡就率兵与董卓的弟弟奉车都尉董旻一起攻杀何苗,把他的尸体扔在宫苑里。
袁绍于是关上北宫门,派兵捉拿宦官,不论老少,一律杀死,共二千余人毙命,有人因为未长胡须而被误杀。袁绍乘势率军进攻,扫荡宫禁,有的士兵爬上端门屋,向宫内冲击。
[点评]
宦官不长胡须,却不等于宦官之外的所有男人都是长胡须的。袁绍这样下令,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八月二十七日,张让、段珪等被困宫中,无计可施,只好带着少帝、陈留王刘协等数十人步行出门。夜里,到达小平津。皇帝所用的六颗御玺没有随身带上,唯有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夜里追到黄河边。闵贡厉声斥责张让等,并且说:“你还不快死!我将要杀你!”于是用手中的剑砍死数名宦官,张让等又惊又怕,拱手再拜,又向皇帝叩头辞别说:“我们死了,请陛下自己保重!”于是投河而死。
[点评]
随着张让、段珪的自杀,十常侍的闹剧终于终结,结局也挺悲惨的。有道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何进与宦官火并,两败俱伤,接下来让一个人开始收割“战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