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这一辈子注定就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了,但是在我小时候大家可是都看好我的。
小时候的我看起来特别灵气,七大姑八大姨,叔叔大爷,爷爷奶奶等等吧,都夸我说“这孩子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那时候的我不只是懂礼貌,在学校学习好,而且还经常给大人们出主意,在大人眼里就是一个小机灵鬼儿。
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有很多事情我却越来越不愿意去参与了。我渐渐发现了大人们的势利和贪婪,尤其是在我母亲生病住院期间,有本家的叔叔居然趁着我父母不在家,来我家偷东西,弟弟那时候还小,一个人在家,看到了也没敢说话。
这件事父亲就当作没发生,因为平时那些人也曾对我家有过帮助,我们只看人家的好处,而不去计较太多。他来偷的东西也许正是他需要的,拿去了也是物有所用吧。
母亲的病跟她的性格关系很大。母亲是位知青,上山下乡那个年代,人们的心中充满激情,不说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吧,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也都是积极向上,争强好胜的。
原本不会干农活的母亲,却非要干得比别人快,比别人好,所以难免要吃苦受累。和父亲结婚生了我们姐弟三人,一岁一个挨得又紧,我就不知道我们是怎么长大了的。
这期间少不了街坊邻居,姑姑婶婶的帮忙看带,也许我的“聪明”就是那个时候被她们发现的,我一直都在心里感恩那些看带过我,照顾过我的姑姑婶婶们,为她们祈福安康!
我一生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学习,所以上小学时就是老师眼里的“红人儿”,中学时也是学校里出了名的,最刻苦好学的典范,学生时期的“荣誉”就没有间断过。可能是因为我太努力了,在上学时就把“十年大运”走完了,剩下的就是平凡了。
我上高二时妈妈的“风湿性心脏病”发作得很严重了,完全失去了劳动能力,一年差不多要住两次医院。家里的经济相当困难,我起了考工上班挣钱的念头,于是参加了一次县里的招工考试,结果虽然考上了,但是班没上成,继续上学。
弟弟初中毕业顶替了妈妈的工作,到镇上上班,维持家里的生活。我高考失利,复读一年还是上了个技校,那时上技校省钱。
两年后我上了班,工人阶级的生活我并没有觉得太辛苦,只是人际关系让我适应了很久,直到现在还是不太适应。我给自己的评语:原本在人际社交方面我就是个傻子,是那些“高人”让我一步步成长,明白了平地上往往会有“坑”。
我每从“坑”里爬出来一次就成长一步,可是我并不会憎恨挖坑的那些人,相反,我很感激他们,是他们让我懂得了“人性”。当我看到了“人性”后,我就清楚怎样生活了。
我永远都不会给别人挖坑,让别人往里跳,因为我觉得挖坑的人,比掉进坑里的人更累。明白了这一点,走路时,迈脚之前我学会了观察,慢慢成为了一个生活的观察者。
当你真的学会了观察生活,观察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的时候,你距离“觉者”就不远了。那时候你就会发现:人们为了利益,就如同猴子为了香蕉一样:被自己的欲望牵着鼻子,忙活地滴溜而转。
这里我说是“被自己的欲望”牵着,猴子为了香蕉,香蕉虽然是别人拿着,但也是猴子自己想要吃香蕉,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如果猴子没有想要吃香蕉的欲望呢?
很多人都抱怨生活不公平,老天不公平,其实你自己那点儿屁事儿跟老天有啥关系呀,还不是你的贪心欲望?有谁强迫你去做啥了吗?有谁强迫你不做啥了吗?没有啊,都是自己的那颗“贪心”在做怪。
要奋斗!要实现目标!要出人头地!要…要…要…
发现了吗?一直都是你自己在那里要。累了,败了,就埋怨老天不公平,我觉得老天最公平了,老天也最仁慈。这是书里说的,而且是老祖宗早就说了的: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意思是:
天的品格总是把多余的奉献给不足的。而人则不然,总是不知满足地一味地索取。什么样的人能做到不断地向天下做奉献呢?只有具有了自然大道那样的品格的人才能做到啊!
读书就是和书的作者聊天,从书中学习有意义的知识和观念。我觉得现代能写书的人都是“牛人”;读古书就更不得了了,古时候能写书的至少也要叫“圣人”了,尤其是我们的古书,那叫“经典”,真可谓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我虽然“胸无大志”,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读书的,读书能帮助我更好的观察和认识生活,观察和认识整个人类社会、甚至整个宇宙。
有人说:读书你就不孤单,要我说:如果读书,即使是“心无大志”,也不会觉得生活有多么“苦”。
好了,就唠叨这些吧,愿每个人都能“离苦得乐”,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