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梁实秋《送行》
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我和陈小晶的友情,那便是:高中相识,大学相熟,毕业渐远。
最近一次联系陈小晶,听说她和男朋友要在惠州买房,听到这个消息,震惊、焦虑、不舍、遥远和无法形容的感觉一并袭来,后来有一个同事姐姐说得真切:一个朋友在那么遥远的地方,感觉ta就像丢了似的。对,就是这个感觉,但我无法左右别人的人生,无法改变他人的决定,挽留强求都是无用功。
二八相识机缘相逢
我和陈小晶认识十年有余,在我们这个年纪,如果你有着骨灰级的发小,这个时长不算什么,但因为我从小去武汉读书,之前形影不离的一个发小突然没了音讯,十年的友情,在我看来,就该请进生命里了。
我们相识于武汉市第十七中学,硚口区的一个重点高中,高中三年时间,我们其实不算熟,直到高二后年级排名才渐渐知晓了对方的名字,没有过多了解。命运有时巧合却又有必然性,就像我在公交车上偶然瞥见了金鱼姑娘,便预感之后会有交集成为朋友,与陈小晶也不例外。机缘巧合之下,我们俩竟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同样是掉档,同样是从省会城市下放的“天涯沦落人”,更巧的是我们俩连高考分数都一模一样,分毫不差,进入大学后还很巧地住在一栋宿舍楼,她在5楼,我在4楼,我们都是彼此在大学认识的第一个朋友。
异地同处情谊渐深
大一大二是我俩联系最多的两年,大学时间充裕,除了上课,还能干很多事情。能一起逛街,一起K歌,一起过生日,一起学驾照,一起复习备考期末考试,一起奋战英语四六级,遇到学院学校的演讲、朗诵竞赛,聪慧的陈小晶总能想到办法帮我提高,在做英语四六级模拟卷的时候,她还告诉我听力做完之后对照看看听力稿,提高得会很快,试卷做完以后再做一次,印象会很深刻。那时的我是个话唠,很佩服陈小晶想出来的各种主意,很多次帮助了我,我对她做的最多的大概是陪伴和八卦了,倾诉我的事情,倾听她的倾诉,自以为是地为她答疑解惑。
大三之后,专业课渐多,认识的人也多起来,又有了男盆友,各自忙碌的时候多了。以至于后来我再去她们寝室的时候,她寝室的小伙伴说:“**,你都好久没来我们寝室了”。我才恍悟,哦,原来我们已经各自忙碌很久了。后来听说她想考研,来回纠结了几次,每次她有一个短暂的决定都会告诉我,于是我还半开玩笑半埋怨地说:“你都反复好几次了,我怎么没见别人这么纠结呀?”她说,别人也是这么过来的,只是我每次挣扎的时候都告诉你了,你才会觉得纠结。”这话在后来我也纠结考研的时候得到了印证,事实果然如此。不过到现在,我也不后悔那会儿的决定,只是遗憾自己差一口气的努力。
毕业渐远天各一方
像所有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大家都很迷茫。既迷茫于之后的去向,也不清楚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和发展方向。但我记得在学校的时候,有一次,陈小晶、文佳和我三个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她俩商量着毕业之后回武汉,我坚定地说要出去闯一闯,不回武汉。等真正毕业时,陈小晶随朋友去了深圳,文佳留在了荆州,我回了武汉。当时看到她发了一张荆门火车站室友送别的照片,笑意若现,那会儿的她是高兴而幸福的吧。回了武汉之后工作的我,好像有点分不清是为了离家人更近还是为了毕业前的那个承诺翘首期盼。
无论是当时的武汉与深圳还是现在的北京与深圳,我们最终都天各一方,在各自的时空忙碌生活,她有她的悲欢喜乐,我有我的酸甜苦辣。为了发展、为了爱情,我们把友情暂时放到了后面。但大学里的那些帮助和友情,随着时光的流逝,尘封在了记忆里,不会磨灭更不会忘记。我们永远是大学里第一个互相认识的朋友,我们永远是大学里陪伴彼此最多的那个人。
你走,我不送;你来,我必接
在更这篇文章之前,我下意识地想到了梁实秋《送行》里的一句话: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之前不太能体会这句话的意思,现在明白了:好的友情应该跟爱情一样,深情而不纠缠。接你是缘于深情,不送是因为不想纠缠,这大抵就是最好的状态了。
惠州买房交谈之后,我想自己可能更加了解陈小晶,她应是像七月一样的女子,外表看似柔弱,实则自尊心强,内心强大果敢,有着闯荡世界的豪情和勇气,是我所不能及,不知当初帮我们去驾照报名考试的张叔叔有没有看出这一点?
有人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这辈子一次又一次目送着父母的背影远去。在我看来,相识一场的朋友与父母一样,即使目送、别离和思念,但不会忘记也不会消失。对你,还是那句话: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惟愿前途顺好,幸福君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