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抱怨环境。抱怨环境不尽人意,抱怨环境的种种黑暗,抱怨人心不古,抱怨见利忘义......却不知道,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是孩子的环境,特别是父母。
1
这一学期刚入学的一个新生,男孩,开学第二天,就拿着砖头砸向同班同学的头。万幸的是,孩子受伤不是太严重,那个男生的家长给对方孩子家长说好话赔不是外加赔偿医疗费。
后来,经了解,这个男生的父亲,暴躁冲动。这些年,之所以家里日子过得叮当响,是因为他每年打工挣的钱,大部分都是用来赔偿那些被他狠揍的人。一言不合就动手,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打人。凭着他人高马大四肢发达,被他揍的人可不少。听说,村东头那一家的男人,被他三拳两脚打得落花流水,结果却是人家报了警,躺在医院半年不出来,硬是花掉他十来万。
在他家里,几乎每年都少不了这样一笔开支,而且数目不小。
他的儿子,刚上初中,也就十三四岁。据小学老师讲,他家孩子就是学校里的混世魔王,打遍全校无敌手。也经常下手不知轻重,不是把这家孩子打骨折,就是把那家孩子打破头。家长只好跟着擦屁股,打伤了谁家孩子就给谁家孩子治疗,医疗费总少不了。
即使这样,这位家长很少埋怨孩子惹事,更不管理教育。他对孩子只有一个要求:任何时候不能吃亏。
2
记得2011年的时候,我去开封玩儿,在去清明上河园的公交上,我遇到了这样一个奇葩爸爸。这位爸爸带着眼镜,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一看应该是某个单位的公职人员。他带着儿子上了公交车,投币一元,然后就朝公交车后边走去,想找个座位。司机师傅提醒他,再给孩子投一元,他就不乐意了。不光不投钱,还急得脸红脖子粗地和司机争辩,说什么孩子还小,说什么孩子之前坐车从来没有买过票。司机看他态度蛮横,也很生气,坚持让他投币。而那个爸爸,就一句话:不投,不投,就是不投。
其实,在孩子上车往后走的时候,要经过那个画红线的扶手。我就坐在扶手对面,不用和红线比高低,单单目测也能看出来孩子应该买票了。再说,不就一块钱的事儿?那位爸爸家长,拒绝投币,还要找司机的领导投诉,说司机师傅服务态度有问题。
车上的人都在劝那位爸爸家长,因为一块钱,不值得这么闹。但他眼一瞪,振振有词,“什么一块钱的事儿?我在乎的是一块钱吗?我争的是理儿。我儿子不该买票,凭什么让我投币?”
大家都在劝这个蛮不讲理的家长,而我关注的是那个孩子。那个孩子在整个过程中,都没有说一句话。他的表情很淡漠,就像这件事跟他没关系一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小年纪就这么冷漠,在他短短几年的人生经历当中,他的爸爸肯定“功不可没”。
3
今年暑假去北京,晚上去王府井。进去的时候,人不多,但出来的时候,挤得让人受不了。等我和同伴历经千辛万苦快要走到胡同口时,再也挤不出来了,还听到了一个女人高声叫喊,貌似有人吵架。挤到跟前儿一看,一个个子不高但长得还算漂亮的年轻女人,不知道因为什么,也不知道她在跟谁吵,看上去好像有理,喋喋不休,不依不饶。旁边一个中年大妈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拉她,劝她消消气,别吓坏孩子,而看上去几个月大的孩子已经吓得哇哇大哭。
年轻妈妈,不听劝,不让拉,好像是在对着一个摊位吵啊闹啊,对吓哭的孩子不闻不问。终于看不下去,我赶紧挤出人群,离开。
不禁感叹,北京城,中国首都,到这儿来的人应该素质不差。没有想到,居然也有泼妇骂街,还用普通话吵架。即使在乡村,也会被人笑掉大牙。她的孩子还小,只是被吓哭,也许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孩子在那一刻的不安全感,哇哇大哭,妈妈却不抱抱安抚,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对孩子还是会有一些影响的。
稍稍留心一下,我发现,这样的事情还真不少。作为一个成年人,在公共场合,因为一点小事,不顾形象,大吵大闹,实在是不应该。特别是现场有孩子的时候,成年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教科书。不知不觉间,就对孩子产生了影响。孩子要么是模仿,要么是对这个社会失望,不管是哪一种结果,都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在我们想闯红灯时,也许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有一双澄澈的眼睛;在我们因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的时候,也许在你看不到地方,有一颗幼小却善良的心灵。他们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他们在用心灵感知这个世界,作为成年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孩子发现美好、感知美好并成为美好。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认为,只有孩子需要接受教育。其实,我们成年人更需要通过学习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