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嘱托鼓舞人心,谆谆话语催人奋进。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10周年之际,《求是》杂志重新发表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文艺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大时代观、人民立场、德艺双馨“三个关键词”,不断创造出能够反映群众心声期盼的“人民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大时代观,坚定不移地做“人民的加油站”。纵观百年党史,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克服无数艰难困苦,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提供强大精神支撑。无论是有信仰、有热情、有力量的《山海情》,还是有奋斗、有理想、有奉献的《山花烂漫时》,这一部部文艺精品不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给予老百姓对新时代美好生活向往的信心和勇气。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当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用文艺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鼓舞人民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人民立场,心甘情愿地做“人民的孺子牛”。人民是一切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更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当前诸如《功勋》、《我和我的祖国》等主旋律题材的文艺佳品获得大众的好评,其背后是情感共鸣,透过文艺作品触动老百姓的心弦,激发人民群众的家国情怀。立足新阶段,文艺工作者要扎根生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中收集鲜活素材,了解群众想看什么、想听什么,围绕他们的需求进行创作,从而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鼓舞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朝气蓬勃、满怀信心迈向未来。
德艺双馨,诚心诚意地做“人民的小学生”。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文艺创新迎来了新的春天,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进入大众视野,但是也存在扭曲经典、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等不良现象。凡此种种都警示我们,文艺创作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创作导向,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才能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来创作文艺作品,把笔触和镜头对准老百姓,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融入到每一件文艺作品当中,用心用情雕琢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风貌的文艺精品,使它们成为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让人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