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紧扣时代脉搏、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纵观文艺精品的创作,无不紧扣人民立场、时代精神、文化自信、心灵共振等要诀展开,特色鲜明又相得益彰。
不负人民期盼,把文艺精品书写在人民大众的心坎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文艺之母。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文艺丰盈离不开人民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源头之水!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文艺精品书写在人民心坎上,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文艺的最高标准。要坚守价值理想、牢记使命担当,不负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待;扎根基层沃土,观照人民生活;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了解、感知、领悟人民心声,鼓荡人民之志、守护人民之心、回报人民之恩。
讴歌伟大时代,把文艺精品融汇入辉煌事业的长河里。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彰显时代精神。文艺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要充分发挥文艺在新时代培根铸魂的功能,把中国发展巨变、辉煌事业镌刻在文艺里。通过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礼赞奋斗者、放歌新时代,倾力抒写新时代高峰之作。文艺工作者只有把文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深刻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从时代脉搏中感悟文艺脉动,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淬炼题材,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抒写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才能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文艺精品。
彰显文化自信,把文艺精品奠基于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一个自信的民族,永远焕发着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扎实的根脉、醇厚的积淀为文化自信打下了深厚历史根基。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元丰富的现代生活、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中不断汲取养分。要紧弦弓满、豪情万丈,以更深邃的视野、更博大的胸怀、更自信的态度,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以“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全方位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为世界文明奉献中国气派的色彩与声响。
催发心灵共振,让文艺精品沁润在博爱情怀的观照下。人民是文艺工作的起点也是归宿。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应该让每一个个体在作品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原点,实现角色之互换、时空之超越、心灵之共振。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文艺精品要昭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给心灵以唯美的熏陶,给生命以丰厚的馈赠,给人生以深沉的激励。文艺工作者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秉持慢观静思、体察自省、厚积薄发、精雕细琢的坚守;要观照现实、歌颂光明、抒发理想、鞭挞丑恶、抵制低俗;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创作具有原发性、恒久性、普适性,有人味、接地气、有盼头,浸润日常、荡涤灵魂、滋养精神、积蓄力量、激励前行,引发社会共鸣、唤起人民共情,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