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我的家乡几乎还没有自动收割机,更没有现在的联合收割机,人们都是这样用镰刀割麦子的。
而我家因为父亲已经去世,姑姑已出嫁。家里只有母亲一人是壮劳力,奶奶也年龄大了身体渐差不能特别多干活,我便每天和母亲一起起早贪黑的忙地里的活,哥哥干的也不少,只是记忆中不是很多,弟弟还小不能干只是帮忙捡些麦穗。记忆中镰刀都没有别人的好,用起来不快,大多是以前姑姑出嫁前用过的。
割完麦子,还得把它拉倒场里,这时候是用牲口的用牲口,没牲口就得用人力。
我家条件差,别说牲口了就是板车也没有,刚开始就是用肩挑,后来好像是二姑父帮忙买了个二手板车,(往前拉还行,后退特别费力但价格很便宜)
别人条件好的用毛驴,而我家是人力,娘在中间,我和哥哥一边一个,娘仨拼命拉着石轱辘,头两遍特别累。我因为力气小常被娘数落不卖力,可我自知不全是耍懒,确实是没有多少力气又长时间劳作吃的又差,毕竟只有十一、二岁,和哥哥比起来差的很多很多。
后来慢慢用拖拉机,可我家很少用,因为地少而且钱也紧张,奶奶坚持自家多干点少花钱,把每一分钱用在我们兄弟仨人的学习上、或将来长大盖房讨娶媳妇。
压好了,就得起场,这是起场用的叉子和耙子
儿时的打麦场,大人的繁忙场,孩子的欢乐场。
如果说现在的孩子有充气蹦蹦床,那麦秸垛就是我们的蹦蹦床。
无所顾忌,肆无忌惮,藏老猫,不怕磕着碰着。
把没有麦粒的麦秸秆堆成麦秸垛,堆出一个既稳定又漂亮的麦秸垛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
我家没有男劳力,大多只有娘和我来堆垛子,因为没经验每次都堆的很难看,可是也还说的过去。
接下来就是扬场
趁有风的时候,用木掀把轧下来的麦粒迎风抛向空中,借用风力吹去麦糠等杂物。
麦子入囤之前还得晒干了,要不会生虫。
扬场的活我感觉还行,每次都能顺利完成,只是会弄的满头满脸的灰尘,特别是身上又刺又痒,特别难受。
最后就是装袋运回家了
无人玩耍的麦秸垛,显得异常孤单。
麦秸垛,青麦芽,大石磙,这一雨后初晴的乡村景象
最后致那些年一去不复返的时光。
以上文章和图片部分摘自朋友圈。
2017年5月28日 凌晨
为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