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用“九头鸟”来比喻湖北人。用九头鸟来喻湖北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实很难说清楚。不过湖北人在外地听到这样形容湖北人,大都特别生气。觉得是对湖北人的一种侮辱。其实不然。首先,用“九头鸟”来形容“湖北佬”,这句话里的意思有褒义也有贬义的成分在里面。
先说褒义:是说湖北人普遍聪慧、精明能干,而一般的鸟只有一个头,与有九个头的鸟(湖北人)相比,在聪明程度上差了一截,而且九头鸟有九个头,即九条生命,也就是说湖北人的生命力旺盛,很倔强,不会轻易言败,不肯轻易认输。“不服周”是楚人的民族性格。
再讲贬义:是说湖北人的“聪明”与其他省人的不同,说得好听点就是“狡黠的机智”,心眼多,过于精明;说得不好听一些就是”九头鸟“的九个头用到歪处,就是喜欢耍“小聪明”,办事不按规矩出牌,乃至阴险狡猾、刁钻奸诈。另外,在一个团队中可能还不团结,喜欢单打独斗……
不得不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个比喻,非常形象也入木三分地概括了湖北人的性格特征——优、缺点:包括像重感情,轻理性是楚人共有的特征。湖北人一个人的时候,他就是人中之凤,混在一群人当中就变成了“落水的凤凰不如鸡”。另外,重开拓,轻协作也是湖北人的一个共有的特点。如果是合伙做生意,哪怕是父子、兄弟都很难长久,早晚会因种种原因导致散伙。
当然,我们讲湖北人身上一些带有共性的特征,并不是说所有的湖北人都是这样的。大家千万不要误会。
那么外地人为什么要用“九头鸟”来比喻湖北人呢?这就要追溯到楚人的图腾崇拜了。
楚人有尊凤、尚赤、崇左的习俗,这些习俗几千年延续至今,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方说“龙凤呈祥”、遍地中国红,行人、车辆靠左行等等。都是这一文化的体现。
楚人尊凤、尚赤,最早源自于对其先祖祝融的崇拜。关于祝融是楚人的先祖,在现存的历史文献中有大量的记载。比方说屈原在《离骚》的开篇第一句就明确告诉我们说:“帝高阳之苗裔”,高阳就是祝融,屈原说他本来就是祝融的后人,祝融在炎帝时代担任“火正”的要职。后世尊祝融为火神。
祝融,名重黎。相传帝喾高辛氏时,他在有熊氏之墟担任火正之官,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以火施化,为民造福。帝喾命曰祝融。
楚人的凤凰图腾的最原始形态,正是从一堆熊熊燃烧的赤色火焰幻化而来的。一如北方的龙图腾,由龙卷风幻化而一样。由于祝融是南方火神,因此凤凰的颜色自然就是赤色,所以叫“火凤凰”,就有“凤凰涅槃,欲火重生”,后来凤凰越来越神奇,长有九个头,演变成神鸟了。
事实上,湖北人,更确切地说是楚人有“九头鸟”之绰号,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而“九头鸟”实质上是楚地原始图腾“九凤神鸟”的一种人为异化亦或妖魔化。世人把楚人妖化为“九头鸟”,其根源大概是楚国的迅速崛起与雄霸天下之势有关,以及楚人“不服周天子”的秉性,导致世人皆存“惧楚恐楚”心理有关。
因为图腾,所以敬畏。彼时在楚民心目中,“魂兮归来,凤凰翔只”(屈原《离骚》),凤是楚人的图腾崇拜,是至真、至善、至美的象征,是导引人的精魂“飞登九天、周游八极”(屈原《离骚》)的载体。更何况楚人常以凤自喻。
楚庄王亦自喻是一只大凤。他声言“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后来,果然一鸣惊人,一度问鼎中原。庄子《逍遥游》中那只“展垂天乌云之翼,击三千里之水,抟扶遥而直上者九万里”的大鹏鸟,其实也是指凤鸟,更确切地说是庄子自身的幻化。庄子以之寓意楚人自由舒展、神游物外的浪漫情怀。
久而久之,凤鸟儿又日渐演化为九凤、九头凤、九凤神鸟。出自战国至汉初时楚人之手的《山海经》,应该是记载九头鸟原始形象的最早文献。《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说:“大荒之中……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从中可以看出九头鸟的原型即“九凤”。
九凤是“凤”与“九”的组合:凤,是楚人之图腾崇拜;九,是楚人尊崇之数。在楚地九是阳数之极,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广曰九域,数大曰九钧,险多曰九难……因而,由凤图腾演化而来的“人面鸟身九首”之九凤,当时是楚人所崇拜的一个半人半鸟的图腾形象,这无疑应该是九头鸟的最早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