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八十一集的《芈月传》终于演完了,辣八姐有一搭没一搭地跟着同事、家人看完了该剧,身为三秦大地学渣中的末流,在该剧的最后一幕定格在了我大秦俑某号坑的瞬间,辣八姐觉得不能沉默了。
《芈月传》在义渠君挂了之后,导演已经没有让情节发展下去的愿望了,但着力塑造芈月这位伟大女性的愿望的步伐不能停。
最后两集交代了这么几件小事,一是完璧归赵的蔺相如,是娘娘从秦昭王的暴政下救出的,二是告诉大家,不管你们误会了多少年,我们剧组还是要重申,兵马俑就是我家太后的坑——剧终前几分钟,娘娘忽然造起了兵马俑,姐当时也没回过神,可是娘娘真的是在造兵马俑,有图为证。
出土四十一年享誉世界的兵马俑立刻被这部电视剧塑造成芈月同学的功绩,显然导演也是怯怯的,没有直说,可是芈月参观兵马俑工地是几个意思?
在《芈月传》刚开播的时候,就炒出了兵马俑是秦宣太后芈八子陪葬坑的说法,有人称《芈月传》就是受该观点启发而创作,对这一点,围观群众的“呵呵”声也是赚了一地,可是,你们呵呵归呵呵,剧组就是不陪着呵呵,固执地在全剧终把镜头定格在了我大秦俑坑上。
兵马俑坑作为全剧终镜头时,剧组的用心就昭然若揭了。估计无数考古系、历史系的学生、教授,还有数不清的历史业余爱好者都毛骨悚然了,导演太倔强,编剧太任性。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兵马俑惊现于世人眼前,已经整整41年,虽说,也有那么一两个不识趣的同学站出来,抹杀秦始皇的功绩,想让秦兵马俑易主,某某TV某某频道也打着探讨的旗帜失手(xuyi)干过这样的蠢事,借我大秦俑来炒作,都未能如愿,终究都在一片责骂声中,尘归尘,土归土。
兵马俑陪葬坑的主人到底是谁?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不屑来回答,因为二姐是学渣中的学渣,才有这个兴致来跟娘娘过不去。兵马俑的主人是宣太后,不是秦始皇,这个论点的提出和一位好学而充满奇幻思维的少年有关。四十年前,这位少年因感于兵马俑的神奇面世而去相关研究部门实习,经过一番奇幻的研究后,他坚信,坑的主人并不是秦始皇,是谁?秦宣太后。
少年的奇幻论点如下:
1.兵马俑的身上刻着“芈月”二字:
1975年,兵俑坑曾出土过刻着一个奇异文字的兵俑,大致形状是“月”、“卑”二字的组合。当时的考古学家记录为“脾”。少年认定这是两个独体字,左边是“月”,右边是“芈”字的变体,合起来就是“芈月”。
由此,少年得出结论,宣太后的名字是芈月,那么,更进一步得出结论,兵马俑是芈月的陪葬坑,让我来看看这个传说中的字符:
很多兵马俑上,都有字,一般是制作工匠的名字,这个“月卑”应当是制作这尊兵马俑的匠人的姓氏。
2、秦始皇陵距离俑坑最近也有1.5公里,太远。
那秦宣太后陵距离俑坑有多远呢?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昭王四十二年,宣太后薨,葬芷阳骊山。”芷阳在哪?也就是西安市东灞河边的洪庆,白鹿原畔。
说到芷阳,不得不说到另一位人物——刘邦,《史记·项羽本纪》中,有“沛公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的记载,当年鸿门宴中,刘邦就是沿着芷阳小道返回大营,这地界~~
真不忍心告诉那位少年,宣太后芈八子陵与秦俑坑的距离……
3、秦人尚黑,但兵俑身上的衣服却五颜六色,而这是楚人的衣着爱好。
秦人尚黑,说的是上层的贵族们,兵马俑坑里的将士们可尚不起,当年没有淘宝,想买点贵族们的大牌黑衣服,也不是那么容易。
4、兵马俑的发髻歪向右边,这是楚国人的习惯。
(果然,《芈月传》最后一集中娘娘在兵马俑制作现场纠正了发髻的方向,少年与剧组心心相印)
5、秦始皇实行“车同轨”,而兵马俑坑出的车轮距却不一样。
少年发现距离秦始皇陵20米处出土的两辆铜车马的车轮子就不一样,与兵马俑坑里出土的更不相同,有的车轮直径就一米八,他断定这写轮子大小不一的原因是这坑埋的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只能说少年还是少年,不太懂国情,秦始皇的“车同轨”政策是说实行就立刻实行得了吗?造一辆战车谈何容易,本渣两年前见过西安市某村一位木匠造的战国大车,他用现代电器工具,闭门不出造了一个月。若秦始皇实施车同轨政策,也得等服役期的大车们逐渐退休后才能实现,可大车的寿命却比始皇帝更长。
另外,陪葬的两辆铜车马,在“车同轨”之前应该已经面世了。
少年如今已经古稀,可四十年来,让他难过的是,那些挖俑坑、看守俑坑的,写俑坑论文的,都没有一个人带他玩。
终于,他等来了《芈月传》,主角就叫芈月,月儿,不是史书上没有名字的芈八子秦宣太后。
芈八子在史书中的记载只有300字,剧组用伟大的创造力,将这300字发挥为一部81集的电视剧,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剧终抛出了他们80集以来一直酝酿的计划:把兵马俑还给芈月。
如此高的收视率,如此浩大的媒体宣传,那些挖坑的、守坑的、写论文的人们还是不肯出来玩,大家几番呼吁,终于,在秦陵工作了多年的秦史专家、西北大学教授徐卫民淡淡地说了一句:
“兵马俑坑出土兵器上写着’秦始皇七年’、’秦始皇八年’”。
娘娘的陪葬坑里,显然不可能埋着后世的兵器。
徐教授如此轻而易举地,就夺走了娘娘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