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说文》解释:“行也。” 看字形,上部分是止(足),下部分,则是止字翻转了方向,很形象地表现出两脚行走时的样子——两只脚丫,一前一后对称排列。所以,步的本义是:行走。
有趣的是,在徙 (xǐ)的甲骨文里,右侧部分也有两只脚丫。不过,这次两只脚是在同一边,说明至少是两个人,表现的是:同行的人。
也许你会发现在小篆里左侧是写成了辵(chuò,即:辶,俗称“走之底”),
如果按这样来分析,那么徙应该写成:
我查了资料,这样的写法确实是有的。一个字有很多种写法,这是很常见的(孔乙己不也说过回字有四种写法吗?)。我还留意到其中有一种写法是变成三只脚的:
尽管写法有很多种,但是,从甲骨文和金文看,徙,是最合理的。为什么?因为彳(chì,俗称:双人旁)是源自行字。行,从字形上看,是个十字路口,表现的是:南来北往,横贯东西的道路。字形与徙做对比,就可以确定徙的左侧的应该是彳,而不是辶。
另外,徙右侧的两个止当中,下方的写法,在足、定、是等字中也可以得到印证的。
有一个很妙的字,是有四只脚丫的——涩。看小篆字形,是四只脚相对而立,玩过拔河的人都知道这个步法的奥秘——防滑!没错,涩的本义就是:不滑。
如果脚丫加上兵器——带着家伙过来了,那是要怎么样?那就是:武,止+戈。
还有个字,如果不看甲骨文,恐怕想不到它也来自于止,它就是:出。用一只脚丫加一个坑,表示从已经进入的某个位置离开。
类似这样随着字体的演化,虽然曾包含了止这个组件,但字形上已经变得不明显的,还有:降(右侧的夅原本是两只朝下的脚丫),登(豆+癶,癶是一左一右并排的两只脚丫)等等这些字。
以上述这些字为偏旁部首构建的字大多是与脚有关的,下图中只略举一二,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继续去探索、去发现更多有趣的汉字。
- 欢迎阅读系列文集:《如何提高孩子读写能力》
- 欢迎阅读系列文集:《语文同步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