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孔子《论语·乡党》
见到穿丧服的人,虽然平时特别的亲切,但也要马上调整自己的状态,要以示哀悼。见到戴有礼帽或者盲人,虽然是常常亲近的熟人也要表示尊敬而特别有礼貌。驾车见到穿丧服的人应该低头靠在车前的横木上以示悲伤,表示同情。看见背负国家资料的人也应该如此表示敬意。有丰盛的美食,必定要变得喜悦而行礼。遇到打雷或者刮风下雨的时候也一定变得对自然敬畏。
凶服者式之和式负版者,这两句是说在坐车的时候遇到这两种情况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一类是在路上遇到穿丧服的,二类是在路上遇到带有国家资料的人。式就是苏轼的轼,就是说看见这样的人要手扶好车前的横木,也就是像把手一样的,低头表示同情与敬畏。
先说说第一类吧,我们有时候在路上看见不认识的丧礼车队会怎么想?是不是大部人都会觉得晦气,其实不是应该这样想,而是要对其表示同情,内心里要有仁心,即使不认识也应该有这样的同情心才对。《孟子》中说到,在山路上看见一个陌生人的尸体怎么办?可能瞧都不瞧掩着鼻子就走了。而见到自己父母的尸体怎么办?应该就会痛哭流涕而找个地方去埋葬办丧礼。这就是有一颗心在不同事情上最大的差别,差别不在于形式,而是在于有没有那颗心,指的是同情心。其实对待不同的人可以表现方式不同,比如陌生人可能拿个稻草盖一下,而亲人就会举办仪式,但是内在的同情心一定是要有的。
就像孔子这样,假如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就站立一下低头表示同情就可以了,而不是去觉得晦气和躲避,该来的灾难本来就不是想躲就可以躲开的,福祸自有因果。所以,小时候村里人的那些看见陌生人丧礼躲开的坏习惯反而教会孩子们变得冷漠了。我们作为人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的善良应该被激活,不是熟人就同情,陌生人就觉得晦气,而是只要是人都应该表示同情,只是表达同情的方式可以不同。甚至动物,以及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皆都生命,都应该能够以心灵感受到存在。
所以说,我们现在也会经常在路上遇到丧礼的车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是嘻嘻哈哈,也不是觉得晦气感到厌恶而躲开。我们也应该予以敬畏和尊重,哪怕毫无关系也应该表示深深地同情,虽然人在车里,只要我们心里默默地表示一下就好。这是我们自己有没有仁心的体现,别以为和自己不相关的人就得躲开,每一件事情都会见到自己的心,那么自己的良心谁又能躲得开?彼得·德鲁克在他的管理学中说:“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人的善良。”第一个激发的人难道不就是自己的善良吗?我善良了,企业不也就善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