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不做,明天会更难;你不做,对手做,你会难上加难
即使到了今天,各公司还把精力放在产品而不是品牌上面。从某种意义上说,产品是在工厂里制造出来的,品牌是在心智中打造出来的。老高注解:卖产品与卖品牌是两码事。都想卖高价,又都擅长打价格战,竞争的目标总是瞄准对手,以为打败对手就可以赢得顾客,打败对手与赢得顾客是两码事。好比:赶走了情敌,姑娘不见得是你的一样。
朋友开了一店,价格战打了6个月,终于把周边的店打没了。以为马上可以享受胜利的果实,没想到马路对面一家新店又开张了,问我该怎么办?我说:你的竞争对手是谁、你的顾客从哪里来、你的差异化价值点是什么,把这三个问题想清楚了就知道该怎么办了,要卖品牌、通过品牌销售产品,而不是卖产品。
你越模仿、越碰瓷、越盲品,越说明我才是老大
茅台是卖产品还是卖品牌,当然是卖品牌。因为,消费者消费的是品牌。任你模仿、任你碰瓷、任你盲品、都无所谓。你越模仿、越碰瓷、越盲品,越说明我才是老大。你怎么不拿青花郎去模仿、去碰瓷、去盲品呢?道理显而易见。在产品层面哪怕你做的一模一样,在品牌层面你始终望而生畏。
消费者选择的是品牌、使用的是产品、评价的是品牌,你买了一双XX品牌的鞋(产品),鞋出了问题你不会说鞋不好,而会说这个牌子可不能再买了,垃圾。本质上是从卖产品的思维层面跳出来,你可能会说做品牌太难了,是的。你今天不做,明天会更难;你不做,对手做,你会难上加难。
“埃德塞尔”型战略
埃德塞尔是一个内部定位“完美”案例,旨在填补福特、水星与林肯之间的空位。从工厂内部看,这是个不错的战略,但从外部看就是个差战略。因为在中档价格的汽车品类里,根本就没有埃德塞尔的位置。老高注解:还是要回过头来理解什么是战略。战略:基于竞争对手而建立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首先,战略的制定在外部而不在内部(工厂),其次,战略的基准点是基于竞争对手的、第三,战略的呈现是差异化竞争优势。
很对企业的战略都是“埃德塞尔”型战略,为了生产而产品、把填充产品线、业务当做战略来做。充其量算是业务组合策略,还谈不上战略。我们要破名词的障,名词障。
不要试图改变消费者心智中对于品类的记忆与认知
白色威士忌在瓶子里卖是第一次,但它在人们心智中却不是第一,而真正重要的是后者。在人们心智中,威士忌是棕色的、啤酒是浅棕色的、可乐是红棕色的、番茄酱是红色的。老高注解:试想一下怎么能有白色的威士忌、绿色的番茄酱。白色的可乐那不是雪碧吗?是的,不要试图改变消费者心智中对于品类的记忆与认知。技术变革与创新的基础在于符合市场,领先一步与领先半步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在消费者的认知里有根,不要做在消费者认知里没有根的事。新奇特的产品也要放在品类界限之内、品类认知之内。
你不死谁死,他是找死、你是笨死
不要和潜在顾客玩文字游戏,做广告不是与人辩论。老高注解:很多做广告创意本质上就是在玩文字游戏,“叫个ya” “叫个ji”、,听起来特别的有创意,结果如何呢?市场打谁的脸,谁清楚;谁赔了,谁骂娘。不过,还是有很多人津津乐道于此,混口饭吃,反正韭菜有的是。广告不是与人辩论、更不是哗众取宠。这种事,只能是搞广告创意的人干的出来,真正的生意人,也只是当个玩笑,茶余饭后的谈资、消遣而已。人家当消遣说,你当了真,这事能怨谁呢?那边看“叫个ji”,你马上学“叫个ya”,你不死谁死,他是找死、你是笨死。
与其让顾客忠诚于你,倒不如你永远忠诚于顾客、忠诚于需求
公司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试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老高注解:大而全的思路,就是企图满足所有人,满足顾客所有需求。扩充产品线、放大经营边界的结果导致品牌在消费者那里变的的模糊。举个简单的例子:福特的消费者当有一天要升级换代,他不会买福特金牛座或超级福特,而会选择宝马、奔驰。不要异想天开的谈顾客忠诚度这个伪命题。顾客只忠诚于他的想法、他的需求、他的钱包。与其让顾客忠诚于你,倒不如你永远忠诚于顾客、忠诚于需求、忠诚于市场。
未完待续
以定位一书为核心内容,逐字逐句读懂概念,就是一字一句的读、一字一句的理解。下的是笨功夫,练的是基本功,大力出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