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没有指纹技术,为啥还要按指纹画押?专家:我们低估老祖宗了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布莱尼茨

      进入信息时代后,人类身体上的每一处地方基本上都成为了我们的隐私,此前还有“一根头发克隆一个人”的说法,可见科技的恐怖程度,要是真有克隆人,那我们的指纹信息起步时也会被夺走?这是值得警惕的问题。

      指纹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是极其广泛的,可用于解锁、缉拿罪犯、画押等等,这在我们看来皆为合乎情理,要是把它放在古代的话,我们是否还能淡定下来呢?我们大可回忆自己小时候沉迷过的古装剧,惊觉里面有不少签字画押的画面。

然而,古代明明没有检测指纹的技术,为何还要装模作样地在纸上留下所谓的身份象征呢?当事情真相水落石出时,我们就不禁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了。原来,古人一早就认识到了指纹的特征,还熟练地应用到生活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时代所限,指纹出现

古代没有手机,也没有开门用的指纹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指纹作为人身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一直以来都不被人所发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产生,可以说商业催生了新事物的诞生,例如契约。契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特征,同时也是人类道德堕落的表现。

何出此言?根据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说法,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着契约关系,而这层关系出现之前,人类共同生活在自然社会中,人人都可以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而由于人类的恶,毫无限定的社会开始出现偏差,因此需要契约。

而在中国古代,需要用到契约的往往是粮食买卖和房屋买卖,白纸黑字出现后,又有谁能证明这张纸有法律效力呢?于是,人们又开始证明“自己是自己”或者“他人是他人”,双方要在契约上留下象征性的痕迹。

一开始,人们想到的是签名,只要人往上面签了名,今后一旦需要用到契约,只需对照笔记就可以宣布契约生效。然而,这在广大贫穷地区的推行中出现了困难,士农工商有着严格的区分,农民很大程度上并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因此,指纹画押便顺理成章地出现了,而且还得到了广泛的响应。据说,这种画押技术最早兴于唐代,唐建中三年七月就有文献记载了一个名叫马灵芝的人借钱的事情,其中便提到“恐无凭证,立捺印”。

然而,按指纹画押真的行得通吗?他们怎么知道这个指纹是某个人的?

二、按指纹画押有可行之处

既然按指纹画押已经同行了千百年,那么其中必然有其可行之处,一头扎进去竟发现其中大有门道。

对于很多年轻朋友来说,“箕斗纹”一词可能就像遥远年代的一个小草似的,这已经不是有没有印象的问题了,很多人压根就闻所未闻,而老一辈人听来是如此亲切。

事实上,古人一早就注意到了指纹中的学问,并且根据手指上的纹路给他们做了区分,还饶有兴致地给他们取了名字。“箕”和“斗”是人手指上的总纹路,当我们仔细观察,容易发现指纹还分内外。

箕纹指的是外围开口的部分,据古人所说的就是貌似高山流水,没有尽头。另外,倘若箕纹的开口向着同一只手的小拇指,那就是正箕纹;向着天的方向的就是反箕纹。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指纹都是正箕纹,只有少部分基因突变的人是反向的。


而斗纹则更好理解了,斗纹相当于箕纹的小孩,置于后者的层层保护之下,而且还是以一个个同心圆的形式存在的。箕斗纹相互配合,构成了我国古代指纹的基本理论,使得按指纹画押成为身份证明的可能。

除了指纹画押本身的可能性外,我们还必须看到古代的淳朴民风。

要知道,现代许多道德败坏的现象都源自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我们常说“商人不需要良心”,更多的不是对商人这一阶层的批判,而是反思商业带给我们的破坏,对于人类最原始品质的破坏。

农民在进行契约签订时,不会把各种奇技淫巧融入公堂对簿之中,因为每年繁重的税收赋役本就够农民对付的了,契约一旦签订,很少会有人特意研究如何逃避应该承担的代价,而是想着如何支付代价。

另外,古代也讲究“人证物证”,画押时还要有第三者在场,后者作为这场签订仪式的见证者,以防将来有任何违反契约的行为发生。

综合以上几点,古代按指纹画押是有可行之处的,并非一定要依靠现代精密的指纹仪器,这一点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崇高智慧。

既然指纹技术如此硬核,古人为什么不用来实现更大的抱负呢?实际上,还真有。

三、指纹办案的前世今生

指纹技术高深莫测,古人巧妙地将其运用到了刑侦办案上。据多年前的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可知,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将犯罪现场发现的“手迹”列为证据之一了,因此我国利用指纹的历史也有2000多年了。

当时间轴调拨到唐朝,人们不再将指纹局限于办案,而是直接将其流传到民间和官方文书之上,以至于唐朝时就有指纹的通行。

《大宋提刑官》更是以传奇断案的形式展现出了宋代判刑事案件时的规整体系,虽然其中存在不少的弊病,但历史上的宋官的确将指纹定为了证据之一。

根据《宋史·元绛传》记载,当永新县县令元绛到任时,发生了一个田地纠缠事件,起因是当地一名豪强子弟龙聿用旁门左道欺骗青年周整赌博,企图将周整的田地骗到手,而龙聿的手段就是将周整母亲在别处印下的手印转移到了田契之上,最后被识破。

元代以后,指纹破案的案例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也许在当代人听来不可思议,但这确确实实是发生在我国历史上的事情。

看到这里,我们还有什么坚定的理由怀疑柯南道尔的小说是假的呢?

智慧不是用多么高超的机器衡量的,也不是用“谁先谁后”就能一言以蔽之的,只要处在相应时代的人极尽本时代的生产力,那就是了不起的人。

小结: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之所以看不到指纹在古人手中玩得转,主要还是因为对历史了解得太少,以及盲目自信,自以为古人生活在千百年前,智慧就不如现代人了,其实恰恰相反。

科技到底使人变得更智慧还是更愚笨呢?普遍来说,是倾向于后者的。得益于计算机,我们不再需要使用纸算、心算、珠算,这的确是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但是在无形之中我们的双手被戴上了银色手镯。

没有人可以忘记祖冲之的七位圆周率,没有人可以忽视“勾三股四弦五”,没有人可以置四大发明于不顾,今天的人民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罢了。难道今天的指纹刑侦手段就没有借鉴古代吗?

我们固然强大,但千万记得“喝水不忘挖井人”。古人的智慧结晶仍不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今人便没有理由感慨过去是一片荒漠。千百年后,我们看待古人的方式可能就是子子孙孙看待我们的方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179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29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032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3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31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3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74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13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6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5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54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1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5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78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