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去哪儿浪?
在家。
好浪费。
我有人群密集恐惧症。
人群密集恐惧症:对人声鼎沸,吆喝叫卖,以及陌生人的肢体接触,汗味口气,表现出极度不安焦躁,失去方向感,想遁地逃离,只有回家宅着,关门闭窗才能治愈。
如果你有以上症状,说明你不仅晕车,还晕人呐。
害怕人多,怎么过国庆?
当然是宅着咯。
喜欢宅的人自己霍霍自己,不去外面制造拥堵,这么单纯不做作的人去哪里找啦?
宅并不代表穷,自闭,与泡面为伍,宅可以做很多事情,自己做饭,收拾家务,看电影,看书。
此处,作为正能量小花同学,推荐大家少刷剧,多看书。
读了16年的书,看到书都吐了,怎么还让人看书?
1
工作后发现一个连自己都吓一跳的真相:
我们读书的这16年,浪费了太多时间。
比如,其实你一周就能读完的语文课本,却花了整整一个学期去学;
一周就可以做完实验,论证物理公式,却花了整个学期用蜗牛的速度在学。
所有课程都这样,一点点一点点地学,背诵、考试、忘记、再背诵、最后考完了,把书卖给阿姨。
就是这样。我们花了那么久的时间,却废掉了最重要的技能,自学。
算算,你在大学每个学期的几本书,如果集中学习的话,需要多久时间?
我读大学有一门非编课,上了一学期,很多人也不会剪。
毕业了,工作逼着用的话,一天入门,一周熟悉,一个月快捷键用的飞起,一年剪电影预告片都冇问题。
2
好奇怪哦,为什么明明可以快速学完去实践,还要拉那么长的战线,让知识变得乏味?
我的理解是:大众教育就是这样的,它面对的是普通人、俗人、智力水平一般的人,亦步亦趋,一点点填鸭。
即使到了大学,分了专业,那也只是通识教育,说难听点,叫扫盲,算入个门,远没达到“专业”的地步。
所以,结论就是:你学的课本知识远远不够,如果课本都没学会,则更加远远不够。
更多深入的、指导实践的,你需要通过课外专业书去学。
何况,课堂从来没教你怎么变得有钱,怎么面对复杂的社会和复杂的人际。
3
很多人说,读书就是文科生干的事,其实错了,读书不是为了日后卖弄谈资,显得有学问,而是为了理解或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不足的情况下,读书是最快的捷径。
我更赞同这个说话:读书的好处是,当别人大惊小怪的时候,你能看破真相,当别人视而不见的时候,你能见微知著。
不过,现在有微信公号,有各种网课,获取信息是那么容易,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翻书。
那么,我们打个比方,将生产这些内容的人比做狙击手,他发射的这枚知识子弹正中你这颗靶心,你说,这个内容真好啊,很有用。
但是呢,你不会知道他握枪的姿势,他发射的时机,如何瞄准,这些,你学不到。
老司机带你上车,又不教你开车。
理论的东西,基础的问题,还是得自己去看。
知乎上有个叫罗瑞鸿的说了句大实话:
如果你们的阅读数量到了一定的程度,你们就会发现许多这几年突然冒出来的什么思维,什么x说,什么银星,公众号的一大串xx哥,他们节目,文章里面所陈述的观点,大多是那些书(比他们节目早许多时间就发表)里面早就有了,他们只不是拼凑,改装而已。
以上,总结为一句话:只学课本不仅浪费时间、浪费你聪明的头脑,而且远远不够,只看网络知识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你应该多读书,多自学。
4
看什么书呢?
非虚构类书、技术书,像爬山一样要费力气的书。
心理学、数学、经济学、历史,人人都应该读一些。
以下推荐我买过的一些不错的书,任何专业都能看
❶看书第一破除自大,只呆在自己的小领域里,只单一视角看问题。
推荐:
穷查理宝典
❷第二破除矫情,一切文艺小清新都是逃避真正的现实问题。
推荐:
万万没想到
智识分子
❸第三学会思考,不做盲流。
推荐:
乌合之众
思考,快与慢
清醒思考的艺术
明智行动的艺术
❹第四:了解人性,锤炼思维。
推荐:
自私的基因
金字塔原理
谁是谷歌想要的人才
影响力
这些书不像小说故事,可以一口气顺溜看完,还把你感动地泪流满面。
它们需要时不时停下来,想一想,或观照自身,获得新的灵感,解决方法。
能让你慢下来读的书,是好书。
能让你感到自己此前一无所知的,更是好书。
乔布斯说过: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你知道的越多,越感觉到自己的无知。
好了,如果你国庆宅家三两天,希望可以阅读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