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流
关于梅庄最东的那块石碑流传着一个美丽又壮阔的传说:梅庄所处的这片土地处于瑶山的背风坡,传说一千多年前,这里一片贫瘠干涸,方圆十里内连只畜生都看不见,别提有村落了。那时有个叫梅雨顺的读书人,从小酷爱读书,也有那么几分吟诗的才能,但是屡次考举人不中,失意的他离家出走,行游四方。到了瑶山脚下,他找投宿人家。没想到找到的那人家不同寻常,那小女儿有几分神力。她极为欣赏梅雨顺的才华,一定要嫁给他。梅雨顺说:“你爹不会同意的。”神女说,那她就下个晚上放一把火烧了这个庄,与梅雨顺私奔到山的另一头去。她说,这里本来就旱,一点就着一大片。她又说,她恨她爹把她投到这个凡间。私奔的那个夜晚,神女看着村子里已经冒出的腾腾烟雾,拉着梅雨顺拼命往山上跑。说也奇怪,这时候,天上突然下起大雨来。大雨浇了整整一天一夜,浇灭了山那头的大火,天亮了,眼前本来贫瘠干涸的土地里竟然生出嫩绿色的芽了。梅雨顺就和神女在这里安了家。……这就是梅庄的起源。
“这块石碑上的字你认得吗?”每年的最后几天,陆陆续续有做农活的中年人领着他们年幼的孩子走到那块碑下叩头烧香,前边一个半人高的青铜台永远被擦得锃亮。然后在石碑的脚下摆上一袋花生、五只苹果、一条猪肉脯。他们穷,但也要挤出饭钱给祖宗买贡品,尽管这些贡品事后就会被躲在草堆里的孩子捡起来吃掉。这一系列并不繁复的仪式进行完毕后,大人们往往就会这样问他们的孩子。
“唔……不认得!”孩子答,眼中充满愧意。
“孽子啊!这上面刻着的是梅老祖爷自己写的诗哩!连这个都不认得,叫你念书都白念了。”可是来年到这时候,又满怀希望地把这问题重问一遍。
自从自家的孩子上了学念了书,他们就年年问。可答复总是不知道。梅庄穷,梅庄家家都攒不够口粮,可梅庄的每个孩子都去学校念书。孩子去念书,便相当于做农活少了一个可靠的帮手,于是田地来不及翻耕,杂草来不及除尽,收成总是很惨淡,这就使得梅庄人更穷了。孩子去念书要翻过一座山,路上很吃苦,哭着闹着不上学死皮赖脸坐在家门口地上不动的都有,大人就打,打到孩子自知没法子再呆在家里了为止。
梅庄人历历代代是崇敬知识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梅庄的孩子上学都不开窍。就连能够读完小学的都没有几个,大部分考试只能考一二十分,无一不以被学校劝退学告终。但他们并非痴呆,回家做农活时,熟练又能干,一镰刀下去,就倒一大片稻草;操控引水车的时候,不仅极有韧力,还无师自通地知道洼地少、高地要多,知道怎样让这条细河沟在邻里之间流出一条最无浪费的路子。他们的眼中闪着明亮的光,投射到印满了字的书本上时,就暗了。
不过,奇迹也是有的。在口耳相传的历史中,有一名叫做梅二顺的男孩,当他的父母在某一年的最后一天,领他去村东头祭祖时,他把碑上的文字全都读出来了,他的父母当时便领着他跑去村长家,大呼小叫地报告这个惊人的消息。村长亲自领着他到了石碑那儿,让他念。他念得掷地有声,村长信了。可村长也不识字,也听不懂他念的是什么意思。消息传开,更多村民闻讯赶到二顺家,拉着他去读石碑。二顺说:“别让我一天跑三趟的啦!我都能背诵给你听了!”二顺张口就说出一串大家都听不明白的句子。因为村里没有另外的人认得石碑上的字,也没人会写字,大家尽管常常在嘴里念叨着这句子,像念叨着一句原始的咒语,一个不留神就会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一开始,有人忘了,还跑到二顺家去:“二顺呐!那块石头上刻的是什么字来着?你叔叔/婶婶又给忘了!”二顺就耐心地告诉他们:“……”
后来,问不着了。二顺要离开梅庄了。二顺考上了高中。二顺是梅庄历史上唯一一个考上高中的,全村人送他走。半年过去了,听他放假要回来探望家乡,早早地就开始省吃俭用,准备了好吃的喝的,还准备了一些竹简,等着二顺回来,请求他在他们的本子上写几个字,写个他们的名字也好,这辈子没见过自己的名字是个什么图案呢!对于字形的印象唯一源于那块石碑。
二顺背着行囊急匆匆往家赶,想到要去村东祭祖,他返身去街口的文具店买了一支笔一本本子,一路上抚摸着本子光滑的封皮,想:自己还没用过这么好的文具呢!又想:梅老祖爷好吃还是好文具呢?吃是自古以来都有的,一千多年后的新奇玩意也让他瞧瞧。然后他又匆匆地上路了。
二顺没有回乡。二顺路上遇车祸死了。肇事司机被抓捕了,死者二顺身份验明,是梅庄来的。这时县里的人才都知道梅庄这地方。二顺为什么死了呢?被车撞死的。梅庄人喃喃着一句话:二顺被车撞死了。二顺要是不赶着回家,这孩子就还活得好好的呢!只有二顺的家人大哭着说。
梅庄人早不记得碑文的字,这句曾经口耳相传的碑语重新成为一个冷冰冰的平面,与那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传说一起供人瞻仰。到现在,梅庄的家家户户,仍然不知道那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的含义,每年年末的时候,父母带着年幼的孩子去碑前祭拜,问出那个无比虔诚的问题。而立在石碑前边的青铜台每次看见亮得好像在发光,阳光照射下来,与耕田、以及一望无际的山峦共同呈现出一幅色彩鲜艳的油画。
神秘而浪漫的传说还在流传着:……我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去梅庄一访究竟,因为识字、懂文化,受到了梅庄人最热情的接待。他们说着梅庄的故事,也说到二顺,只不过一笔带过,他们迫不及待地带我去村最东参观那块碑,一路上描述它怎样可敬和壮观。远远地看到了,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罢了,不过和二顺的坟一般高而已。再走近看,上边确实有字,但是经过千年风吹雨打已经和石头的纹路磨合在一起,认不出是正常的。
二顺死了好多年了,没人记载小村庄的历史,所以没人数的清是多少年。二顺他哥哥、他父母人也早就没了。
今年开春,我又一次踏入梅庄的土地,发现一切依旧,不过那片耕田相比去年又多了一分绿意。
2017/12/17 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