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于艾平 作家于艾平
三
我走出白土地,走向荒野了。
母亲允许我和小伙伴们去钓鱼了,以免她打扫厕所碰上我和孩子们玩时尴尬。
在距白土地西南五里路的地方,也可能还不到一点儿,有一条第二道防洪大坝截断的江汊子,两岸长满密集的菖蒲、水葱与水草。在大坝的西面,形成一个十几亩水面的泡子,像条横卧在稻田地旁的大鲤鱼。有家企业投放出鱼苗,把它开发成天然的养鱼池。在大坝的东面,是一曲曲弯弯弯的绵延七八里的芦苇荡,直至糖厂大院前的西下洼才是尽头。芦苇荡里盛产老头鱼,比西下洼的老头鱼大多了,西下洼钓上来一条至多一两重,这儿钓上一条就有半斤重。我经常扛着鱼竿,拎着蚯蚓罐,和彬子、春节等小伙伴穿过爱国菜社的菜地,到大坝东面的芦苇荡里钓老头鱼。孩子们放开缠在鱼竿上的鱼线,将蚯蚓穿上鱼钩,坐在岸边开始钓鱼。其实我们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里来芦苇荡钓老头鱼,暗里想到养鱼池偷钓鲫鱼。
我们鱼具具非常原始,连根普通的竹竿都买不起。鱼竿是用柳棍绑上根扫帚条子做成的,鱼漂是个一长的的高粱秆,鱼坠是颗小小的螺丝。可想而知这样的鱼竿有多好笑,甩到空中挟起一阵呼呼作响的风,比赶车老板挥舞的长鞭子还要笨重。只有鱼钩没法儿自制,是去市里鱼具具商店买回来的。我别出心裁,找出几根母亲的缝衣针烧红弯成鱼钩,但没法做出倒枪刺,好不容易钓上条鱼,没等拽出水面就钩了了,让你白白欢喜一场。我不喜欢钓老头鱼,它从不逗钩,发现鱼饵就一口吞下拽沉鱼漂,傻瓜都能轻易把老头鱼提到空中,看它在鱼竿下挣扎,还得撕开它的大肚皮取出宝贵的鱼钩。钓鲫鱼没那么容易,你必须时时刻刻举着鱼竿,眼睛盯住碧波里上蹿蹿动的鱼漂,等待逗钩的鲫鱼含住鱼钩。猛地一拉鱼线,用左胳膊肘夹住鱼竿,把右手伸进水里抓住那条扭动着身子的鱼,摘下它嘴里的鱼钩。
整整一上午,我们都不耐烦地看着太阳,嘴巴里嚼着酸模浆,盼望它赶快爬上中天。一到晌午头,阳光把坝基的石头得得滚烫,那个看养鱼池的人都会喝点儿酒钻进马架子睡一觉,我们就可以越过大坝偷钓鲫鱼了。我放下鱼竿,躺在绿草如茵的坝坡上,头枕着双手,心里洋溢着喜悦,仰面朝天晒起太阳。四周充满了生气,身旁的花草散发着浸人心肺的馨香,天空中飘荡着大朵大朵的白云,一根柔软纤细的蛛丝被风吹得左右摆动,从地上向白云边上荡去。只要孩子想什么,云彩就会变幻出他想象的坦克、军舰、飞机、骆驼、山峰……应有尽有。
有一只蚂蚱跳在脸颊上,爬得人痒痒的,我翻身抖掉蚂蚱,眯缝起眼睛眺望芦苇荡。东北人素以“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来形容北大荒的美丽和富饶。我没见过狍子,经常能看见芦苇丛里有小野鸭出没,三三两两游到开阔的水面戏弄鱼漂,发出呷呷的叫声。芦苇深处,母鸭呱呱呱地叫个不停,相互传递着感情。时而,小野鸭们尾巴朝天倒竖起身体,脑袋扎在水中寻觅小鱼,荡起一圈圈扩展的水纹。小伙伴们扒下衣服光着屁股钻进芦荡荡追逐小野鸭了,只留下我一个人看鱼竿。他们都比我水性好,我只会干扑腾不动地方的“狗刨”,怕乱草缠住手脚,不敢跟他们一起去追野鸭子玩。
我迷迷糊糊打起瞌睡,水面上哗啦扬一股股波浪,一根鱼竿被大鱼拽离岸边,摇摇摆摆穿过水面的枯叶向深处冲去。我慌忙爬起来去够那根鱼竿,没想到水底的大鱼力气不小,一下子将我拖下岸去,连鞋带衣服都湿透了。我懊恼地想:“要是逮到这家伙,非摔它个稀巴烂不可!”人站在齐胸深的水里,双手把住鱼竿往岸上拉去,大鱼竟跟我玩起“拔河”的游戏,忽而向左,忽而向右游动。它呼隆一声蹿出水面,吓了我一跳,天啊,这哪里是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分明是一只硕大的老鼠!我大叫起来:
“来人啊!你们快回来,来人啊!”
彬子怀里抱着什么钻出苇丛,一只手划着水游来。春节和明利随后钻出,沾满水藻的头发从额头上垂下来,一边游一边问:
“怎么啦,于瘦子,大惊小怪?”
“快来看呀,我钓着个怪物。”
彬子没逮着小野鸭,意外地发现一个鸟窝,抱回来四个野鸭蛋。他问:
“是什么东西!”
“我不知道,快来呀。”
那只大老鼠又跳出水面,落下去溅起一片白花花水浪。大家跟着欢呼:
“水耗子━━别松手,于瘦子!”
“快啊,”我被拖进深水里,一只手仍攥住鱼竿不放,两只脚蹬动着浮上水面,吐着水花喊。“我不……行啦!”
三人游到我的跟前,从水里弓起脊背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又掐住大老鼠钻出水面,顺手将它扔到岸上摔死了。我们逮的水耗子像个半大兔子,老鼠脑袋,尖利的牙齿,深灰色皮毛油光锃亮,你随便用手一捋,皮毛上的水珠都随之滚得得干干净净。那时候我们都岁数小,有许多事情碰到也不懂,这是一只皮毛十分珍贵的野生水獭,—条老头鱼吞下鱼钩,水獭吞下老头鱼,叫几个不识货的孩子逮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