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8:非常感谢老师为同学们解答各种问题。前几天,需要写一篇两千字的命题作文。但是我写着写着就超过五千字了,甚至还觉得不够。但是写到有些地方,就是觉得心虚。那些虚构的地方我写得很心虚。我不能确定我有没有写对,毕竟我没有经历过那些事情。我真的觉得我们现在这些年纪的学生经历太贫瘠了。写出来的东西范围很窄。我记得梵高在给他弟弟的信中这样写道:“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不再眷恋人间……”前几天我在天桥上遇到一个老太太,一个拉二胡的老太太,我就想,那么冷的天,她为什么要坐在那里拉二胡,没有任何人给她扔钱。当时我经过她面前的时候,我甚至是笑着路过的。但是事后我回想起来,我在想,她到底经历了些什么事情,让她必须坚持在寒冷的风中讨生活。思源老师,您写了很多深刻的作品,很多来自您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我想请问如何将那些深刻的经历转化为非凡的文字?
思源:如果是我,我会从兜里掏出钱来给这位老妈妈。然后我会蹲下来,跟她聊一会天。问问她,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这不就不用虚构了吗?故事就在那里,但是因为你没有听她去讲,最后变成了你自己的虚构。并且你也无法想象她到底经历了什么,老太太的生活也许是以你稚嫩的经历所不能想象的。为什么那么冷的天,老太太还在风中拉着二胡,她期望行人能给她一些钱,却没有人给。请问你也没有给她放一些钱是吗?
女生8:“是!”
思源:你也这样冷漠。你以这样冷漠的心,却想要去获悉她的内心,表达对她的怜悯,这怎么可能呢?我们自己想的与做的不一致。而所谓的神来之笔,是心神合一。与神连接的前提是你不但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天地。可是你既没有感动自己,更没有感动天地,神怎么会眷顾你让你下笔有神呢?难怪当你写到这个老太太的时候,你觉得心虚。因为你没有做到。但是如果当时你给了这位老太太十块钱,并且能够蹲下来,真心地去跟她做一会交流,你不但能获得更多的关于这位老太太的信息,你也能更深切地体会到在凛冽的寒风中在天桥上讨生活的那种艰辛。也许你再写下来就不一样了。可是你没有这样做。你跟所有人一样,冷冷地从她身边走过,顶多是多看了她一眼。你无法以一颗冷酷的心,来写一篇充满悲悯的文章。
这悲悯之心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文字上,也要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如果你掏出一些钱,蹲下来,耐心地问问:“老妈妈,为什么这么冷的天您还在这里拉二胡,为什么还不回家?你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能跟我讲讲吗?”这些我们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此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却没有去做。我们情愿坐在自己的房间里,苦思冥想,想要写一些深刻的东西来感动大家。但是这很困难。原来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你蹲下来做一个沟通就可以的事情,最后却变得如此困难。怪谁?怪自己。怪自己没有做到,没有去践行。
我始终认为写作不是从我们落笔的那一刻开始的,而是我们生命的分分秒秒都在写作,以自己的生命实践在写作。这才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我的很多作品,除了小部分是为艺术而虚构的,大多数都是我自己生命的实践。我践行我写到的,我写到的我尽全力做到。
建议你写的文章凡是自己心里发虚的那部分,你最好把它删了。我始终认为我们写的文章一定要先感动自己。如果感动不了自己,就不要发表。
不过你也很了不起,因为你在观察这个世界,并试图去关注这些生活在底层的百姓。贴近生活的前提,是自己与他们有更深入的交流,甚至要走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如果你在冷风中多站一会,你的体会就会更深刻。所以对于一位写作者而言,体验和深入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如果我要写一部关于囚犯的作品,我一定会走近监狱,去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以及曾经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那些故事,和他们的心路历程。就像报道战争前线的记者,要深入战火纷飞的现场那样。作为艺术工作者,有时我们需要有牺牲精神。而所谓的创作,其实就是将那些自己见证的故事进行最后艺术的加工和高度的提炼。
男生1:老师,今天您的讲话都讲到我心里去了。我其实也在天桥上看到过一位大娘拉琴。我对天发誓,我当时投钱了,我记得很清楚,投了一块二毛钱。但是我没有想到,这是素材。我写作的时候,有些东西我不想提。譬如某些人对我的伤害,我就不想提。我是湘西的,我喜欢把家乡的一些东西写到文章里,譬如吊脚楼。但是没有想到把别人的经历写到里面去。
思源:哦,原来你来自于沈从文先生的故乡。沈先生的《边城》就描绘了湘西的风土人情,并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你看,沈先生就很有智慧,他会借用别人的故事,变为自己的作品。
男生1:思源老师,我觉得您跟佛很有缘,我其实也去寺院里待过一段时间,每次一周,一共两次。
思源:那应该是“禅七”。
男生1:对对对,叫“禅七”。我当时去的时候,很迷茫,那是我大一下学期,我也剃了光头,当时我走不出来。有很多人生的不如意,包括高考的失利。我对学校充满了抱怨,但是我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抱怨了。就是有一种病,情绪累积多,成了一种病。当时寺院里有一个皈依的仪式,我就想去皈依。我甚至觉得有一天我会出家。我每天在寺院里念经。我现在记得不多了。包括因果轮回。都讲到我心里去了。我甚至觉得尘世间有些与我格格不入。而且那里很安静。我很想找到自己的佛性,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说了这么说,其实我的问题与这些无关,我就是想跟您分享一下。我现在的问题是,我觉得自己的文学素养还比较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现在的困惑是怎么样写好小说,把各种素材用到我的小说中去,将一个宏观的故事巧妙地融合到一起?
思源:好,我明白你想要表达什么了。其实你有一个很大的梦想,希望写出一部史诗般的巨著,但是不知道如何架构,如何落笔。就像一位刚刚上任的厨师,面对一桌子的食材,如何做出一盘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的大菜来,不但要有刀工,还要有各种技巧和智慧,甚至还要有足够的爱心与修为。话说回来,身为厨师,要不断地品尝世界各地的美食,才会知道菜如何做才最好吃。那么身为作家,想要成为一位真正的大家,就要大量阅读名家的作品。譬如我前面提到过的《百年孤独》,可以看一遍,两遍,甚至五遍,十遍。类似的巨著看多了,你自然知道要怎么写了。书籍本身就是你最好的老师。你们也可以看看高尔基的《我的大学》,你们现在还在大学。而高尔基的大学描述的却是他进入社会后的各种经历和所见所闻。他其实没有上过大学。他的表达并不华丽,都是非常朴素的语言,但是这本书感动了无数人。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作家,你就去靠近那个你希望成为的人,或者不断地阅读他的作品。但是你不能全然成为他,你必须还是你自己。我们寻找偶像,不是为了模仿,而是为了超越。
我现在无法具体地教你如何构思,如何开篇,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如何开启你自身写作的智慧,我曾经让身边一个又一个对写作望而生畏的人,能够很快提笔写作。那就是大量地阅读,体验,勤奋,坚持,加上相信自己。世界上最经典的作品,它们会教会你怎么写,给你灵感。相信你会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
女生9:老师,我觉得个人传记就是把自己的伤口再一次地揭开。我知道也有人说,等多年过后,如果你能够笑着去看待你过往的痛苦,你就战胜了自己。其实个人传记是很难去写的。
思源:好的,我明白你的意思。请坐。我前面提到要以非常正能量的心态去写作。但是正能量不代表你不可以去表达黑暗和苦难,而是要给黑暗和苦难指出光明的路。譬如我写的《天国归来》,前面三百页都是苦难,但是最后十页,女主人公的彻底觉醒,让前面承受的无数苦难都有了意义。那整本书就是正能量的,就是光明的。
女生9:我愿意去写日记,但是很难去写传记。我总觉得,那整个写作过程会让作者很痛苦?
思源:但我一直认为写作是非常好的释放。当你通过你的笔触将内心对生命的困惑表达出来,你已经得到了释放与解答。有些人心里压了很多痛苦,却没有地方去释放。所以我觉得作家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让自己的人生有了另一个出口,并且可以在不同的作品里演绎不同的人生。
写日记的习惯是非常好的,日记可以表达你所有的情感。但是我们写日记到底是为了什么?仅仅只是为了记录吗?还是我们通过记录,从中一日三省。我们要去反思。我有本随笔叫《返思录》,我们要去反思每天的所作所为,如果觉得有些不合适的事情发生,我们要去问自己: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如果心里有纠结有痛苦,难道还要带着这些痛苦和纠结上床睡觉吗?还是在合上日记本的那一刻,就将白天所有的事情都释解为一份内在的安宁。写日记其实就是一种自我疗愈。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检验。我们常常去检查身体,却很少去检查自己的德行。我认为日记就是对心灵与德行的核磁共振。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们要立人立言,首先就要立德。我的日记也会写所见的人,所经历的事,但是最终都归结为自己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看起来有些像箴言。但是人类的的很多真理不就是这么总结出来的吗?未来如果你成了名人,得有名言吧。(全体笑)如果看完一本书,却没有一句话值得用笔划下来,那我真不敢恭维这本书。好的书,一定有它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想。而读者想划下来的部分,正是他想要表达而没能表达出来的,是他与你思想和情感的共鸣部分。
女生10:老师,我个人不能接受太悲剧的作品,觉得看书的那段时间都会很压抑。而且看完之后,这种情绪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譬如看《活着》,还有《七天》,觉得气都喘不过来。
思源:我看到你手里拿着《天国归来》,我想请问,你看完后觉得难受吗?
女生10:当我看到最后,我看到了光明,女主人公重生了。所以我跟着大大地吐了一口气,如同自己也脱胎换骨了一样,甚至有一种感恩,一种庆幸、一种欢喜。
思源:对,这就是我为什么是始终提醒大家,无论过程多么悲惨的故事,如果你足够慈悲,就一定要给故事按上一个光明的结局。就像好莱坞大片,英雄总是不会轻易死掉,即使死掉,也能死而复生。如果英雄最后都死了,就没有人愿意去做英雄了。这就是价值观的引导出现了问题。特别对于那些三观还不成熟的读者而言,很可能让他们觉得好人没有好报,而恶人却各自逍遥。一旦他们以这样的观念为自己的人生观,那这就危险了。
一定要让读者看到生命的光明,而不能始终让他沉浸在黑暗中。生活如同一面镜子,而小说、电影,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如同一面幻镜,观众进入你的作品,就是通过幻镜进入到一个幻境里,作品最后结局的光明性,就是给读者留下的那个出口。如果你不给他们准备一个出口,有些观众可能就会出不来,一部作品毁掉一个鲜活的生命这绝不是一件危言耸听的事情。如同现在的很多网络游戏,人们沉迷在里面,误把虚拟的世界当做真实的生活,玩游戏玩到把人都废了。
其实生活本身即是虚幻的。我们今天此时此刻坐在一起,明天我们还会在一起吗?不会了。就像一场梦一样。人生那么无常,最终都要从这里走出来。《活着》从书写本身,他是非常成功的。他几乎把所有读者都催眠了。只能说作家分几类,有些是纯粹的作家,而有些作家还担当灵魂导师的角色。我们不能勉强所有的作家都一定要担当起导师的这个角色。因为这个角色不好当,常常吃力不讨好。我此刻正在干这件事情。
在很多写作者看来,我简直就是一个不自量力的傻子。可是无论多少人开导我,省省吧。我还依然顽固不化。我似乎天生好为人师,习惯了整天开导别人。唯独开导不了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除了写作不考虑任何社会责任的人。在一些人的眼里,我甚至还是一个可笑的爱国者。曾经还因为我爱国,遭到别人的耻笑。他们认为一个作家,你要那么爱国干什么?可是我能因为别人的三观不正,就把自己也弄歪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