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位同事A和B,两人几乎同步开始有买房想法并相约一起看房。2014年年末A在上海新江湾城地铁站附近买了一套首付80万,全款300多万的房子,A的首付款主要是两个家庭支持和夫妻两人积攒的积蓄。B由于工作年限少加之单身,首付款主要是自己父母支持,所以B不甘心一次性拿出父母积攒多年的积蓄,迟迟在观望。
一年后A装修完房子,住进了一年前单价4W,现在单价约4.5W的房子。而B租依然住在涨了200元租金的出租屋内。
你是否还记得泰塔尼克号的故事,还记得Rose住的头等舱中金碧辉煌的场景,而Jack住的末等舱中老鼠过街的场景。历史的场景总是那么相似,阶层分化出现在每一个国家中。
那么:今的北上广这几搜巨型泰塔尼克号,我们还能登的上吗?
答:北上广的一套房子!
那么:如何能进入头等舱呢?
答:北上广的多套房子!
对于我们普通人,北上广的一套房子足以判定你在一个什么阶层!
身边的北漂族我个人观点分为三大类:
1、2016年之前已经买房和本地有房的人们
我并不想鼓吹买房,掀起议论。事实是经历了2016年,几乎每个人都鉴证了中国房价一路狂奔。北上广有我们挥之不去的痛点。如北京蒲黄榆地铁站附近房源,链家网数据显示:2012年均价2W,2015年均价3.5W,2016年均价6W。
在2016年之前单方家庭支持加上自己的积蓄,差不多还可以攒够首付买个小房子。经过2016年几乎要双方家庭拼凑出一套首付款。
这一类人处于社会阶层的顶部,他们中以本地人居多,还有一部分早早买房的外地人。即使部分人依然要每月还房贷,相比在2016年之后买房人,他们是幸福的。他们还能潇洒的生活,任性的工作,在日子乏味之时有能力为自己安排一次旅行放松自己。
2、2016年之后开始买房的高房贷者
我们生活在一个即美好又糟糕的年代。我们享受北上广的便利、机会、公平,同时我们也忍受他高额房租、雾霾、交通的拥挤。
而这波买房者几乎都背上了动辄三、四百万的高额的贷款。高额的月供已经不允许他们轻易跳槽、恣意消费。或许一次2000块的职业培训课程也要纠结良久而选择不参与。待到五、六年后手头宽裕一些时,他们已经没有精力再参与到这些培训中来了。
我还在上大学时候经常接受的外部消息是:年轻人应该专心学业、事业,没房子可以租房子,等到有一定经济能力了再考虑买房。这种多年的传播效果实打实的影响我多年,我甚至选择相信我们的房价是平稳上涨的。
所以我们安心工作、省吃俭用,为了能买到面积稍微大些、首付款多些的相对满意的房子。但是2016年的事实狠狠的扇了我一击耳光,手里的资金增长速度跑不过房价增长速度。
被惊醒的人选择此时买房,不失为一种登船的保障。虽然没有上一阶层良好优越感,但也是有房一族。
3、还在观望中的看客们
事实印证了一句老话:今天你爱答不理,明天你高攀不起!
我们一度鼓吹过逃离北上广,可逃离又怎么样呢?可能就在我们逃离北上广的时候房价猛涨一轮。我们可以去梦想中的洱海、稻城,可以让心灵得到净化,可我们有多少人能真的放弃这个能让灰姑娘在午夜12点穿上水晶鞋变身白雪公主的奇妙社会呢?
反正我是做不到!
我自己亲身的示例:2016年初逃离上海,回到老家的二线城市。2017年初,我又默默的逃回了一线城市。因为在一线有更加公平的就业机会,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错过了2016年,北上广这首大船的船票更贵了。有人在微博上问100W首付能在北京买个小房子吗?我想希望小些。还在张望的人群中,有人是想买而买不起,有人处于预判今后的房价阶段。相信北上广会公平的善待每一位努力的人。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靠房子就确认一个人的阶层,很多牛人喜欢租房子住,他们对房子有另一番领悟。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房子赋予更多意义,承载着除了住所以外的功能。
买房或者不买房是一个选择,选择总是有好和不好之分,我们可以选择现在我们的安逸把机会留给下一代。也可以选择现在的努力把安逸留给下一代。(以上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