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读《日常教学的情调》第二天
摘录:
1.对于教师而言,最为核心的工作是这两项,即研究生命和研究教学。
2.我们不要那么焦虑,不要那么急切,不要有那么强的功利心去希望种下的种子都能够按照时令长出它该有的样子来。
3.“胸无大志”的母亲其实就是孩子幸福与生命的保障。
4.拿出我们对生命的热情与诚恳,耐心与细致。这样的老师也连在最初的教学中,在成绩上收效不大,但最后那些学生一生都将对你心怀感激。他们感激的,并不是你教了他们什么知识,而是你以生命作为一种示范、作为一种榜样,给使们以更好的引领。这种领悟也是需要时间的。甚至是他走出你的视野后,回过头来才看见你。而你在他身边的时候,他看不见,想不到,也不明白。
5.我们所有的教学目的最终都是要帮助生命获得更好的发展。
6.暂且落后并不等于全面落后,一个生命并不是奔跑者,而是生长者,只有奔跑者才看重速度,而生长者则看重质量。
教育的信念:我就是要成为一个这样的人一因为得到了某个老师的启迪,我要成为他这样的人,我成为这样的人就有意义,我成为这样的人,人生才有了一种价值。
7.做好人得到的最好的回报就是:你做好人本身就是一种回报。
8.老师们不是为了奖赏,而是为了得到赞美才这么付出的。
9.作为一个老师,其实你最核心的工作是“只顾耕耘,不回收获”,因为收获是未来的事情。
10.做一个手艺人,是很不容易的,不仅要手工类的活好,还要有头脑,有判断力,要当机立断。
?我们的教学要找源头。我们需要找到源头和发展的方向这两种东西。只有找到了源头,我们才会胸有成竹,内心就会有一种自信,知道这种教育走的是正道。有了明确的方向感,我们才知道我们将要把孩子引到哪里去,孩子最终会成为谁。最终我们才会明白,这些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极为重要的素养,要怎么去更好地激发、训练和提升它们。
感悟:
《“胸无大志”的母亲其实就是孩子幸福与生命的保障》
《日常教学的情调》中,文质老师有这样一句话:“胸无大志”的母亲其实就是孩子幸福与生命的保障。
如果是十年前,也许我还不能理解参悟这句话,如今随着孩子的成长,我倒是觉得这句话是至理名言。
最近在追一部电视剧《心居》,海清扮演的女主角晓琴因为老公顾磊总是不求上进而夫妻之间发生冲突,她想离家出走,丈夫在挽留她而拉扯时不甚摔下楼梯,不幸殒命。晓琴事后说,如果老公还活着,她再也不会逼他去学这学那了。
当然这只是电视剧中的剧情需要,可是现实中,我们面对自己孩子的种种不足时,是不是有强烈的恨铁不成钢的挫败感,然后指责、催促、抱怨,进而引发家庭矛盾,让孩子和你渐渐地走上了对立面?
文质老师曾用了三种动物来代指孩子身上的天性,“熊孩子”是说孩子身上有懒惰、不争气、不上进的一面;“猴孩子”是他有聪慧、柔软、机灵的一面;“虎孩子”则是他有勇敢、强悍的一面。每一个特点都有它的正面意义,作为母亲,我们要学会包容,只有你真正接纳了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的差异,你才会主动去发现他优秀的一面,引导他去修正那些不好的一面。
身为妻子,还要学会退到老公身后
《心居》里的小琴是把老公当孩子养的,她逼着老公去考会计证,也逼着孩子去上各种辅导班。老公背着她逃课去打游戏,坚决不去参加考试,想象一下,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像他的父亲一样呢?
曾经的我像极了剧中的晓琴,总觉得自己老公没有做到我心中理想的样子。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我突然意识到父亲就是他将来的一面镜子呀!如果我总是做那个无所不能的母亲,那孩子的责任感和阳刚之气是不是就会少了很多?
当你有了某种意识的时候,你就会自己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从一个强大的母亲,渐渐地转变成一个需要我家两位男子汉来保护的弱者。今天中午儿子打电话回来说,他见证了室友第一次自己洗内裤的过程,简直不要太搞笑,大家可以脑补一下画面。因为疫情,儿子所在的学校现在实行全封闭管理,原先能够定期带回家里的让父母来洗的衣物,现在只能自己动手。我很庆幸孩子在他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生活自理能力一点不用担心。
文质老师说,父亲是孩子成长的精神导师,是孩子成长的榜样,深以为然。
儿子有一次回家想让我帮他请一上午假,好能多睡一会儿。我没有拒绝,因为自己的确心疼孩子,没想到老公一句话就成功让他按原计划返校。老公说的是,“我们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明天我们还要陪你奶奶去针灸。”想睡懒觉的儿子,跟要去看病的奶奶比起来,当然要紧着奶奶,所以儿子没有任何不高兴,第一时间收拾好行李箱,按时返校。
心理学有句话是“站对位置做对事”,身为妻子,退到老公身后当“小女人”,突出父亲的顶梁柱地位,一定会感受更多的幸福。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今崇尚女性独立和自由的时代,造就了太多的女强人。我想在事业上是可以的,回归家庭的时候却要懂得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