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世事洞明:【一页纸9月早起共读】《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一辑⑧

【一页纸早起·奇迹共读营】9月-《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一辑⑧

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

每天读点书·1年100本

84/100-《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一辑⑧

Day 1 曲突徙薪还是焦头烂额

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发生了一件彻底改变国际格局的大事件,史称马陵之战。齐国和魏国再度争锋,孙膑和庞涓终极对决,所有人的命运都被这件事裹挟到意想不到的方向。

简述马陵之战:魏国攻打韩国,齐国通过攻打魏国以救援韩国,魏国大将庞涓自杀,魏国太子魏申被俘。

插播曲突徙薪&焦头烂额的典故:有人看到一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着柴草,就劝说主人把烟囱改成带拐弯的(曲突),把柴草搬到远离烟囱的地方(徙薪),不然容易引起火灾。主人不予理会。后来果然失火了,街坊四邻赶来救火,总算把火扑灭了。主人置办酒席感谢那些焦头烂额救火的人,却没有感谢提防火建议的人。

对答谢宴的讥讽,《资治通鉴》原文是“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没失火时,人们不会感到火灾的风险,任何防火建议都是聒噪,只有真正失火了,这时谁伸出援手,主人家自然把他看作救星和恩人。

所以孙膑的对策是,等到韩国被魏国打到快撑不住时再出兵援救,一来救韩国于危亡之际,卖给韩国一个天大的人情;二来魏国那时已师老兵疲,战斗力大打折扣。这时出兵,性价比最高。

救援邻国的问题,可以代表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经典模式,简约到极致,就变成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帮助别人,才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

很经典,也很现实,对不对?

20220915


Day 2 “因势利导”是怎么来的

孙膑为田忌出谋划策,知己知彼,背景分析:“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为我们贡献了“因势利导”这个成语。

趋利避害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原动力,最极致的行为就是战争,“势”和“利”都是战争的关键。

战国晚期,孟子和临武君辩论军事问题,临武君说:“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把“势利”提到了价值观的高度,而阴谋诡计仅位于方法论层面。

“势利”后来成了贬义词,而在战国年间的并发中,战术大师们并不讳言势利——毕竟打仗就是因势利导,争夺利益。

《孙子兵法》曰:“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具体做法有三大要点:“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

20220916


Day 3 孙膑是如何设计减灶骗局的

本着“兵以诈立”的指导思想,加上孙膑“因势利导”的独创性发挥,一场规模庞大的“减灶”骗局开始了。

原文: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驱之。

孙膑步步为营,更是谋划到了细节: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树下。”于是令齐师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

马陵之战,成为中国军事史上一大经典战例。从马陵之战到擒获太子申,魏国的军事实力遭到重创,国力从此急转直下,无力和诸侯争雄。

20220917


Day 4 田忌的真正敌人来自哪里

田忌(对,就是田忌赛马的那个田忌)为齐国征战杀伐,三战三胜(孙膑功不可没),没想到真正的敌人却在国内。

齐国总理邹忌设下圈套,派人冒充田忌的人去占卜造反之事,借此诬陷田忌谋反。

田忌和邹忌显然无法走“将相和”路线,这种经典模式也经常在历史上和生活中频繁出现。为什么忠臣总是会被小人陷害?

我们读经典或追剧,总认为坏蛋在陷害别人时,会把诡计设计得天衣无缝。其实不然。只要诡计设计的利益够大,就不难让当事人做出所谓“顾大局”的判断和决策。比如,邹忌并不需要搞什么缜密布局,只要播下一颗怀疑的种子,齐威王自己就会把这颗种子培养成参天大树。

古代的管理智慧,特别强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导致用人形同赌博,赌对了就是圣君有识人之明,赌错了就是奸臣误国受了蒙蔽。帝王也有无奈,监管成本太高。怎样才能多点安全保障?

最常见的模式就是:制衡。领导不在意下属谁对谁错,只要有矛盾,就好。

20220918


Day 5 如何把自己变成一只空船

《庄子》有一个经典的“虚舟”命题。

在撑船摆渡时,如果对面有一只空船漂过来,眼看就要撞上了,虽然情势危急,但就算是坏脾气的人也不会发火;如果那只船上有人,眼看两船要相撞,这边船上的人当然会高声呼喊,让对面船上的人赶紧把船撑开。如果连喊几声都得不到回应,再喊一定会夹着火气甚至污言秽语。两船即将相撞的情势一模一样,人的情绪却截然不同。

《庄子》的结论是:人生在世应该把自己变成一只空船,“虚己以游世”,以空船姿态处理人际关系,这样的话,就算威胁到别人,别人也不会怪你。

最典型的人间虚舟,是公事公办的政府职员。一名杀手被抓获,在法庭上得到审判,被判死刑,杀手通常不会怨恨法官。所以历史上真正把虚舟风格发扬光大的,不是道家,而是法家。明确条法,令行禁止,在流程里按部就班,一视同仁。

回到田忌被邹忌陷害的话题,如果齐国当时有了这样的法律机器,田忌就算接受审讯,也不会觉得自己被针对了,更不会怀疑齐威王对自己不信任。但齐国的法制建设显然远远没有走到这一步。


Day 6 孙膑是怎么被后世神化的

孙膑的核心思想,被归纳为“势”。

“势”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孙膑的顺势、借势、造势,另一派是秦国丞相李斯那种趋炎附势。两派的境界有云泥之别,在政治、军事上的施展和人生哲学上的发挥,貌似南辕北辙,追根溯源却是异曲同工。最终盖棺定论,需看个人修为。

《孙膑兵法》失传太早,孙膑的文化遗产只能从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去寻。这两个战例因为太过精彩,波澜起伏,以至于被民间文学、戏曲不断改写,孙膑的形象、地位、知名度一度和《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相上下。

“说征战有刘项争雄,论机谋有孙庞斗智。”由宋到元,随着民间文学兴旺发达,各种仙剑神魔版孙庞斗智的主题更是深受市井百姓的喜爱。

20220920


Day 7 公孙鞅如何演绎“兵以诈立”

周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年),秦国公孙鞅伐魏。

“军既相距,卫鞅遗公子卬(音昂)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只面相见盟……公子卬以为然,乃相与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袭虏公子卬,因攻魏师,大破之。”

公子卬出身显贵,没受过社会的摔打,他的被骗被俘,说明了人类有两个致命的天性:总是容易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总是觉得和自己地位相当的人和自己的想法、心态相当。

反观公孙鞅,虽然顶着公孙虚名,却是凭一己之力,一路披荆斩棘才挣到今天的位置。

血统对上了能力,贵族对上了流氓。公孙鞅打着叙旧与和平的幌子,诱捕了魏军主帅公子卬,为“兵以诈立”做出了全新的诠释。

20220921


Day 8 公孙鞅是怎么变成商鞅的

公孙鞅擒获了公子卬,按说靠谈判就可以从魏国拿到不少好处了,但是,公孙鞅不满足“不战而屈人之兵”,他还要立军功,三军将士也要靠拿首级换爵位,所以,仗还要打。

“魏惠王恐,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因这一战,秦国和魏国多年来反复拉扯的河西之地终于尽归秦国所有。

对比孙膑和公孙鞅各自指挥的两场大战,孙膑的打法完全是军事家的打法,而公孙鞅则半是政治家的打法,半是政客的打法——不但为秦国的帝王大业奠定了基石,也为自己捞到了很大的军功,受封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

20220922


Day 9 商鞅的结局如何

周显王三十一年(前338年),秦孝公死了。其在位24年,终于在去世之前完成了霸业。

然而随着秦孝公一死,商鞅马上就要倒霉了。

一直以来,秦孝公是商鞅头上唯一的保护伞。商鞅在秦国毫无根基,要想成就非常事业,必须施展雷霆手段。

当初秦惠文王还是太子时,两位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就曾代他受过被商鞅动了大刑。风水轮流转,未必出于打击报复,这是秦惠文王也只能学习孙膑的“因势利导”,牺牲商鞅,让太多人的积怨有个宣泄的出口。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于魏;魏人不受,复内于秦。……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全家。”

车裂于“徇”,就是巡行示众,为的是昭告天下,让大家看清坏人的下场。

秦汉以后,知识分子连篇累牍咒骂商鞅,骂的时商鞅的法家手段,但内心活多活少总会被其个人际遇触动——谁都羡慕商鞅做成惊天动地的事业,但谁也不想最后像商鞅一样死得很惨。就如今天的职业经理人,没有谁愿意在为一家企业披肝沥胆多年以后,忽然就被一脚踢开。

20220923


Day 10 如何认识商鞅的功过是非

商鞅变法之所以值得特殊对待,是因为它不仅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影响力实在太大,是历朝历代永恒的憧憬、伤口和禁忌。

商鞅的职业生涯是在国外展开的。从魏国再到秦国。他的变法主张,核心是两个字”耕战;目标也是两个字:富强。耕是为了战,富是为了强。

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的面貌,为秦国将来吞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大秦帝国奠定了基础。而商鞅本人因为过于强硬的铁腕风格,结怨太多,以至于秦孝公刚死,就被政敌反扑,死无全尸,家破人亡。

商鞅变法堪称改革成功的经典案例,但吊诡的是,这一剂猛药确实让秦国野蛮生长,但大秦帝国竟然两代就亡国,真是触目惊心。所以它反而让人畏惧改革。

20220926


Day 11 孟子见魏惠王为什么意义重大

周显王三十三年(前336年),儒学大师孟子来到魏国,和魏惠王正式会晤。

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备受大国诸侯的礼遇,又有无数弟子前呼后拥,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人生巅峰。但孟子是个理想主义者,只要思想主张兜售不出去,就不痛快。到了晚年,孟子停止奔波,和弟子们著书立说。期待能在后世觅到知音,发扬光大。

《孟子》第一篇就是《梁惠王》,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因魏国迁都大梁)。开篇好几段内容就是孟子和魏惠王的对话。《资治通鉴》首先摘选的就是这部分。《孟子》的写作有系统性,第一段开宗明义,表达了孟子的全部思想和精髓,也说明了孟子这套东西为什么会在当时屡屡碰壁。

原文:邹人孟轲见魏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曰:“君何必曰利,仁义而已矣!”

在那个时代,好好说话不是主流,大家追求的是先声夺人。

孟子开口就给魏惠王来了个下马威,意思是魏惠王开口就谈利益,政治不正确,国君不该谈利益,只该谈仁义。

仁义和利益两个概念,对应在政治上就是王道和霸道。其实孟子并不是真的反对魏惠王追求国家利益,而是警告魏惠王不能把利益当成公开追求的目标。他的逻辑是:如果国君一味追求国家利益,那么上行下效,国家就无法维系。而如果国君倡导仁义,利益反而会不求而自至。

20220927


12天读完并完成笔记&脑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902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037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978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867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763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04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6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36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79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1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6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34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37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1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52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71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48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