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得到 古典的《碎片化时代,3种能力让你效率升级7-1》
最近忙完了求职的事情,时间稍稍空下来,即将迎来新的一年,也希望在年底把这一年剩下的一些课程做一个学习和复习。结果发现好多课程我都没有坚持下来,面对一堆的课程,我决定从三个方面入手学习:1、时间管理课——这个是比较核心的能力,我之所以完不成,有一部分原因还是来自于我的时间管理方法不合理。2、学习方法课——比如如何形成知识体系等等 3、自己感兴趣的课。
说到时间管理,有几个自己使用过后还不错的方法:
1、15分钟工作法。就是给自己设定15分钟,在这15分钟内痛快的做一件事,可以是学习也可以是玩,但一定专注15分钟,15分钟结合之后再决定下一个15分钟要做什么。这比番茄管理法好的地方在于15分钟很适合我这样难以长时间专注的人,不会有太大心理负担。
2、及时感受自我。感觉累了就停下,想干就去干,要加强对自我的感知力。不要死磕在学习或是玩啥中,两者结合会更好。
3、给自己一点奖励,或是让自己时间少一些。我发现我效率最高的时候,是我晚上有事情,或是等一会要出去玩,这意味着我必须要马上把手头上的事做完。
但同时我也存在一些问题:
1、想的太多,思考太多,行动力不够。听完一个课去总结或者是思考未来,我会花很长时间,这个时间应该缩短一些,落实到行动上会更好。
2、太容易被打断。我很容易被其他的信息所干扰,一方面我可以把想做的先记录下来,等会再去做,结合15分钟法则来约束自己。另一方面必须牢牢记住自己真正想做的,不要为了别人而辜负自己的要求。我太容易去满足别人,但却总是对自己说话不算术。
3、没有形成习惯。很多事情还是想到就去做,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我觉的早晨和晚上的时间是应该形成一个习惯的。
古典老师:碎片化时代要掌握的三种能力:
1、碎片整合能力
如果大脑是乱的,那么做事情也一定是凌乱的。
所谓的整合就是找到碎片化信息直接的联系,形成系统框架,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一反三:
1、在学习繁杂的知识时(听课和读书)可使用思维导图。
2、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系统框架,在一定时间段内解决相似的问题。
3、找到事物和知识之间彼此的联系点,多做类比联系思考。(但要适中,注意前提)
2、多线程能力
就像计算机一样,你的前台窗口有一个,但是后台有许多处理信息的能力。
举一反三:
1、一定要形成知识存储库,就像简书一样分门别类的安放知识,在关键时刻可以提取
2、知识要放在不同的载体和框架内,让乱的东西归置到属于他们的地方
3、做好知识来源的记录,以便能快速查找,或者以后再读可以从其他角度获益
3、迅速做决定、不纠结的能力
现代社会信息太多、想法太多,所以我们迟迟无法作出决定
做决定是个U型结构:信息-感受-思考-决定
我们需要放空自己,让信息和感受进来,然后才启动思考程序。
举一反三:
1、加强对自我的了解,知道自己要什么,喜欢什么,这个是决定的关键。
2、加强对事物和信息的感知力:放空自己,从思考的层面退回到信息和感受的层面。走在路上,去观察树叶、泥土、聊天声,去感受微风、路人的表情、步伐......这就是退回到信息和感受的层面,你这样去做,会感觉到很舒服、放松,很多选项会捧出来,很多知觉会逐渐出来,很多决定会明确。
如果要给这三种能力排个顺序,我觉的首先要增强自己的放空能力,在生活中加强自身感受,投入的去感受去体验,很多事情需要用行动来代替思考。然后是多线程处理能力,快速的把知识分门别类做储存,有的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就先放下来即可。平日里的感悟可以用pad和手机记录,好的文章先进行收藏(印象笔记),晚上回来后在word里整理,在手帐进行一天梳理(画画+一天感悟),小本子记下(每日好句)。在分享平台进行分享。最后是碎片整合能力,要形成碎片化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每天回来的简书中应当把知识做串联。
白天:电子设备记录感悟+印象笔记收藏好文
晚上:word整合(必有读书笔记)+手帐感悟整合(必有绘画)
早起:小本子记录美好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