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会 中原焦点,高级七期讲师八期中级九期、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 2022.4.10坚持分享第1480天
哪些会影响动机?情绪、兴趣、外在环境
外在动机虽然效果不长久,但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
学心理学的初心。
学生学习如果只是外在动机,想想如何转化为内在动机。
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概述
一、社会动机的概念
1.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迎合的,被压迫的,动机消退。
孩子出现问题,被逼无奈来学习,孩子好了,学习的动机就会松懈。这些是外在动机。不管内在外在,能有有不错。
由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自然动机
由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亲合权力成就)
社会动机是其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源于社会需要
什么会乐此不疲,喜欢擅长有成就感。感觉好的。自己有没有一些事情,特别愿意去做,充满喜悦。也有内在转外在,喜欢读书,各种指导,压力,喜欢弹琴,压力打骂,外在动机。
老公做饭,受批评,慢慢不想做
如果特别喜欢,动机很强,受阻也愿意努力。
2.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社会动机? 学习了,有人需要我们。
二、动机过程
如果不缺就不需要。现在还在很多都是不缺的,缺自由缺独立空间缺成就感。没有太多需要,没有很强的动机。如果还在有一些事情做,动机就会出来,人人都需要成就感价值感。
买包。自主买家具。
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动--需要满足--紧张减除--新的需要
面试,中考,高考。希望孩子考更好。考研公务员两手准备。
没有满足,攻击自己攻击对方,内耗纠结,随时处在情绪之中,看谁都不顺眼,踢猫效应。冲突痛苦,期待降低,家长不要太主动。持续学习。
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这一过程称为动机过程。
人要有奔头。不然整天懒洋洋的。
三、社会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激发个体产生社会行为,使个体处于活动的状态,是行为的启动因素。
学习有动机。五点半复盘,约练。大家都很努力。
人要有奔头。不然整天懒洋洋的。
2.指向功能
个体的社会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男士到年龄有恋爱动机,频频表达爱意,有动力。
相濡以沫如影随形。少挑错多欣赏,石头也要暖热。
3.调节功能
社会行为在达到目标前,起维持作用。如果行为受阻,但只要动机还在,行为就不会完全停止,他会以别的形式继续存在,外显到内隐。
有爱了就变软了。
四、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倒U型)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
动机强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活动效率下降。活动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太强太在乎也不行。孩子,少说话,做好后勤
太弱也不行。无所谓,孩子好差无所谓。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适度紧张有助于发挥。
咨询师如果感觉太希望帮助对方,就有赶快做督导。顺势而为。
第二单元 主要的社会动机
每个人都有亲合的需要
人的社会动机主要是社会学习的结果。环境、文化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一、亲合动机
(一)亲和起源
亲近合群。
亲和: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友好联系的心理倾向。
亲合即合群,是人际吸引最低的层次,亲合需要---亲和动机--亲合行为。
亲合起源于依恋。依恋类型:安全、逃避、焦虑、紊乱。影响异性亲密。一个人可以被过去影响但不会被过去所决定。谈一个朋友,怕被抛弃就先抛弃对方,对亲密对象常常爱恨有加。
不谈恋爱,需要朋友,没有朋友有家人,养宠物。
亲和,喜欢,爱。
自证预言,受害者心理,不配得感。
失恋没啥,但如何面对,不代表自己不好。
(二)亲合的作用
1.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
交往、尊重、爱。个体通过他人建立关系,满足某些社会性的需要。
帮助,照顾,关心。
和孩子一起打游戏,厌学的学生给孩子养宠物,让他照顾。陪伴价值。
女人的爸爸喝酒,找个丈夫喝酒。不喝酒的折腾到喝酒。家暴的爸爸,家暴的丈夫,温和的丈夫也被培养成家暴男。
2.获得信息
孤单信息少,不适、不安,经常聚会,社交,或者对其生存与发展有意义的信息。
女同胞八卦信息,女人活的时间长,男人工作国家大事国际形势,好汉打落牙和血吞。
人到中年,女性,男性化,男性女性化。雌雄同体,三十五岁之后
3.减轻心理压力
分享快乐,排解烦恼。聊聊孩子吐槽吐槽丈夫。
4.避免窘境
相亲作伴?
在明显需要亲合行为的情境中,如果无人做伴,往往使他人对个体有某种负面评价。这种情况下,通过亲合可以避免窘境。
(三)影响亲合的因素
1.情境因素
群体压力越大,成员亲合动机越强;家族困难,疫情一方有难八分支援。兄弟上午打架,下午又团结和其他人
悲惨情境也能刺激人们的亲合动机。
社会隔离(剥夺)者(如单独关押的犯人、遇难船只的幸存者、探险家)的研究
较长时间的独处,缺乏亲合,往往产生某些心理障碍和精神症状。鲁滨逊漂流记需要有事情做。
2.情绪因素
恐惧:现实危险引起,恐惧越强烈,亲合倾向越明显;地震的时候恐惧
焦虑:非现实危险引起,高焦虑者亲合倾向较低。
焦虑状态,与他人一起,不仅不能减少焦虑,反而可能增加焦虑。
焦虑的人活在未来。哎呀以后有病了怎么办。
一个月之后裁员。人人自危。亲合就少。
3.出生顺序
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妹们更明显,而且是按出生顺序递减
双亲对第一个孩子关心照料更多,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大。
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猪,三个孩子最倒霉的老二。
婆婆对老大和妹妹特别照顾。老二成就比较大。妹妹
二、成就动机
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
(一)成就动机的重要性
1. 有利于个体的发展;敢于冒险,勇于进取,最终有可能取得较高水平的成就。
2. 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口、资源、技术等要素不可或缺。但全体社会成员有较高水平的成就动机也非常关键。
(二)抱负水平
个体在从事某种实际工作之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期望值。
1.与成就动机密切相关
2.个体抱负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
3.与过去的成败经验有关
抱负大于能力
细水长流,循序渐进,顺其自然。可以登天,不能一步登天。
奇迹问句是天上的云,评量问句是进步的梯
(三)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1.目标的吸引力
目标对个体的重要程度
2.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
是否有把握。很有把握的事情风险小,缺乏挑战;毫无获胜机会的事情,成功的主观概率低,不能满足个体的成就需要。动机的激励作用比较小。
3.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能不能展现自己的水平
自己想要的,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能展现自己才华的。
(四)培养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
习得的社会动机,培养注意事项:
1.家庭的教养方式
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呈正相关
通过良好的教育和培养而获得
自律训练越严格,子女的成就动机就越强;
和谐的家庭氛围,指导劝告的引导可以使儿童的成就动机发展较好。过度的管束和限制会使儿童的独立性较差,成人后往往缺乏创造性和竞争力。
管的太宽说的太多挑剔太多,缺乏自律。做的不好,也少说。
2.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
社会环境的氛围对个体成就动机具有深刻影响。
公平竞争的机制
环境对人的影响极大,眼界与见识。家长选择好的学校读书,一方面是有好的教学质量,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家风也一样。
父母有成就动机,哪怕自己不太如意,也心怀希望心怀梦想。热爱生活。很好的精神。对待生活的态度很重要。
师姐,博士后。孩子将来咋办。
但动机太强,也影响。
修自己。相信他,自主权,慢慢培养自律。内在动机。
三、权力动机
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一个是社会控制的需求
一个是对无能的恐惧。无能会让人处于不利的地位,会引起自卑感,导致个体对极端的权力和地位的追求你。比较自卑的人,在获得机会后,会疯狂地追求权力、地位和影响力的原因。
不同的人对权力的渴望程度是不一样的,权力需要比较高的人喜欢支配、影响他人,喜欢发号施令,注重争取地位和影响力。喜欢具有竞争性和能体现自己身份和地位的场合或情境,追求出色的成就。
积极的权力动机和消极的权力动机。前者表现为谋求领导职位。后者害怕失去权力。
四、侵犯动机
侵犯动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以使自己获得平衡和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一)侵犯行为的构成
构成:1.伤害行为、2.侵犯动机及3社会评价(性质)
伤害行为:身体/言语
侵犯动机:侵犯意图,侵犯行为原因。晨跑夜跑。
社会评价:反社会性:违反与破坏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养女孩保护好。也不能极端。除了爸爸之外的男同志都要防范。
亲社会性:维持社会规范与准则。
男孩子学武术。虽瘦弱有气势。
二者之间:被认可的侵犯(正当防卫)见义勇为。
广义侵犯:以上三种情况
狭义侵犯:指反社会的侵犯
(二)侵犯的原因
1、本能论的解释
(1)弗洛伊德
认为人有生本能与死本能两种对立的基本本能
本能作为一种能量总要发泄,如体育活动:登山、足球、拳击等
(2)洛伦茨
从动物习性研究中得出来的。
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具有生物保护意义
2.挫折—侵犯学说
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
三个主要观点:
(1)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相关;如,有的孩子对父母恶言相向,杀死父母。目标不断受阻,青春期孩子情绪不稳定,失败挫败感强烈,长期被否定打击批评。对孩子好一些。有时候没有那个能力,长大了就不好说了。打儿子被儿子打。
抢劫的人,受阻,侵犯的强调大
(2)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线性关系;正相关。打击犯罪力度。大拐卖妇女儿童只判几年。十四岁。
(3)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对目标的需求程度,公平感,侵犯的后果
完成整合,改变对自己的评价。
抑郁的孩子自己评价很低。这个挫折可能对于别的孩子来说不是挫折,但对于这个孩子来说,是因为他对自己有要求。每个人的挫折是不一样的。
抑郁的人都是好人,攻击自己。
3、社会学习论的观点
班杜拉(1977)提出。行为主义。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社会学习论。
(1)侵犯行为是习得的,可学会,也可消除
(2)侵犯行为的学习机制是联想、强化和模仿
(3)习得性无助与个体归因方式有很大关系。
抑郁者倾向于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普遍的因素;非抑郁者则倾向于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的和特殊性的因素。
一次次失败挫折,不敢再试了,不敢有希望了。
对某一个男士没有好感,不要给对方希望,清绪失控,激情伤人
(三)侵犯的影响因素
1、情绪唤起水平
情绪状态,恶劣的心境会直接导致个体侵犯行为的增加。性唤起也会增加侵犯行为。
别惹他,跑车前面,有种你碾我,傻了,远离情绪暴躁的人。情绪垃圾人。
妈妈和别人发生口角,孩子被摔死。
好汉不吃眼前亏。
2、道德发展水平
道德水平,道德发展水平越高,可以造成他人痛苦的侵犯行为就越难以发生。
3、自我控制能力
性格,醉酒。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水平下降时,比较容易发生侵犯。
别和酒疯子一般见识。吵架。
4、社会角色与群体
城管和小贩之间。不可调和。
5、大众传媒的影响 周围环境
古惑仔吧,拜把子,腰里别个匕首。
抢皮带扣,收保护费。
五、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利他动机是个体不顾自身、增进他人的价值和利益的一种心理倾向。
社会生物学观点,动物也有利他行为。
社会规范论,人应该帮助那些曾帮助过自己的人,利他是一种社会交换,收益是自我价值的提高和焦虑的减少。
1、外部因素
(1)自然环境-良好气候及环境增加利他,噪音等恶劣环境会减少利他。
(2)社会情境
在场人数。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往往有负面影响。他人在场,导致去个性化,个体的责任丧失。或个体倾向于把责任分给在场的其他人,导致责任分散。三个和尚没水吃。责任到人。
助人榜样如果情境中出现助人行为的榜样,会产生示范效应,增加利他行为。
扶老人不敢扶
(3)时间压力,很忙,时间紧张,难以利他。
天气好的时候闲的时候找中间人
(4)利他的对象的特点
相似(帮他好像帮自己),好人,美女(找男士帮忙,女士容易嫉妒)
2、利他者的心理特征
(1)心境,个体心情愉悦,对他人及事物往往有积极的看法
(2)内疚,个体做错了事,倾向于做些好事加以补偿。(老公做了之前很少做的时候,无事献殷勤,太阳从西边出来,一根头发丝定罪,一句话判断是否说谎,第六感)
(3)人格,社会责任感,移情能力,自我监控能力
有的爱助人
3、利他技能-技能手段的掌握会增加利他
有这种能力,愿意助人。
医务人员昏倒的人,会游泳的人见有人落水
第三单元 社交情绪
一、社交情绪的定义
社会交绪: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时的反映。满足愉悦,不满足会有情绪。学习可以调整状态
二、基本社交情绪:
1.社交焦虑——社会交往引起
定义: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不要随便点评别人)
严重的情形是,每天的各种活动,走路,购物,打电话都是很大的挑战。不仅与权威人士交往困难,与普通人交往也会出现问题。
社交焦虑的个体与他人交往时往往伴随有生理症状。出汗,脸红,心慌。,
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是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
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成长过程中经常受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体验强烈、自卑、模仿与暗示能强化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仅次于抑郁和酗酒
一般容易嫉妒身边熟悉的,相差少的人。相差多的够不着。
身边的人嫉妒你怎么办,一方面低调,一方面持续努力,让对方够不着,他就不会嫉妒就变成认识你很骄傲。
2.嫉妒—社会比较引起(可能有受害人)
定义:与他人比较时发现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和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特点:
针对性;针对具体的个体或群体。
持续性;影响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对抗性;嫉妒者心胸狭窄,希望别人朝坏的方向发展。
普遍性;或多或少都会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克服的。
亲姐妹也会有
发展好的,学历高的也会有。
3.羞耻—社会比较引起(无受害人)
定义: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过多过少均不利于健康。
沮丧、自卑、自我贬损、自我怀疑、绝望、无能为力
自我孤立远离他人。
4.内疚—个人行为引起(有受害人)
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良心上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并试图做出努力弥补自己的过失。
过多过少均不利于健康,过多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毒药,压力紧张痛苦。
健康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报警器,是人类良心的情绪内核
过多过少均不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