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已经在职场中摸爬滚打了6年有余的人来说,开始时对这本书并无多大期待,唯一的想法也仅是想回顾一下大学时看过的《职来职往》,或者曾经自己跌过的跤,已经结痂的疤罢了。
但看完之后才醒悟,职场也是人生啊。正应了《离骚》中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职场,是我们这辈子的修炼场。练级打怪,提升技能,积攒经验,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作为书的开头,是我们每个人大学毕业或即将毕业时的职业规划和求职,也是我自己曾犯过的傻,磕过的痛。
2008年,大四。因为房地产市场还没有回暖,市场依旧大部分处于观望状态,所以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我们只能在学校寥寥无几的招聘会之后去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寻求机会。那次,是在南京的一个集中招聘会,虽说是集合式的,但来的也没有几家公司,房地产甲方公司完全是人间蒸发,施工单位也是屈指可数。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泰州的企业有我自己心仪的岗位,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跟同学一起把自己的简历递了过去。招聘人员拿起两份简历,对照着看了看,也程序式的问了几个问题,但最后依旧委婉地表示,我们可能并不适合他们的公司。当场便有些不忿:我们好歹也是211学校毕业的,虽然不是什么高材生,但去你们泰州的一个地方企业也是绰绰有余的吧。而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失败的原因——那是在我们走后不久,招聘人员跟同事玩笑着说了一句话:你看这两个简历有区别吗?
有区别吗?没有。我们怎么写的简历?从百度文库上下好模板,然后填入自己的内容。上面的内容,无非是个人情况、简单的几句实习经历、学校里获得的荣誉……
你读了16年书,为的就是找一份工作。找工作的第一步是写简历。于是,你就抄了一份。早知如此,16年前你还不如直接抄一份,抄16年,论概率,你早就找到工作了。
16年的寒窗苦读,就被我们简单地抄成了一张A4的简历内容,如此单薄、敷衍的态度,如何让陌生人获得对我们的初步认知。而同个专业,两份雷同的简历,更是雪上加霜。
专业一样,奖学金大同小异,专业课都中等偏上,都担任过班级或者院系干部,都有积极的价值观,都有一定的社会实践,都说自己开朗、热情、乐于助人。
如此情况下,被当场拒绝也是理所当然了。而这样的简历被选上也许真的只有书中所说的三种情况,“一、你运气实在太好了;二、招聘单位太缺人,是人就要;三、你自己创业。”这三种情况我都没遇到,所以结果是拿着这份抄来的人生雷同卷,直到大学毕业,依旧没有找到工作。当同学们都开始奔赴岗位实习的时候,我只有卷铺盖回家。
书的后半段,则是在职场的修炼中,我们每个人应该清晰的方向,即使如我这般的公职人员,我们依旧该懂得职场的规则和我们自身的为人处世。虽然政府的体制和商业的体制因根本的不同,所以所谓的职场也并不完全一样,但很多规则依旧,例如:应该如何跟合作者/兄弟单位的人联系沟通;背后遭人诋毁时,应该如何处理;当我们自身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处于尴尬的处境时,应该如何去化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不停地追逐时下的潮流;新人如何从“打杂”中迅速建立起对整个办事流程的基本概念……职场也是人生,是人生就会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的无奈。而我们需要做的,也许也是耐心、忍性地去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钥匙,明白我们在职场中安身立命的根本。人活着总是困难的,因为我们总怕没有人喜欢,总怕自己能力不够,总怕坚持下去没有未来。不喜欢喧闹的场合,却又怕孤单;不喜欢酒局牌桌,却又怕自己离大家太远;不喜欢被人利用,却又怕自己一无是处。多给自己一些静思的时间,多一些自问自答,多一些选择了就坚持下去的担当,职场的磨刀石只会让我们锋利,而不是锈钝。(有点鸡汤了,打住)
职场这条路,我们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