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女时代》是台湾的青春片,和那些年有些相似,只是那年我还在读高中,现下已经是大三的老学姐了。其实没有什么共鸣吧,但是却发自内心的喜欢这部片子。也许因为我才是那个真正的平凡女生,扮相也和林真心最开始的造型差不多,但林真心早已因为遇到了徐太宇而不再平凡。而我,平凡至今。
影片勾起了我的青春回忆,但除了笑自己幼稚之外再无其他。甚至没有怀念,只有无限的悔恨。恨自己没有在最好的青春里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恨自己没有早点觉醒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去读重点大学,以至于现在去任意一所大学都像民工进城一般大惊小怪。
那些年,我读了很多青春忧伤的文字,我一边憧憬着主角的青春,一边在自己的真实生活里穷开心,嘻嘻哈哈。
我读了很多很多书,却依然不明白读书的意义在哪里,为了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为了分享别人的见地?为了提纯自己的思想?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为了欣赏精致的句子,享受思想的饕餮盛宴。这样看来,我似乎是明白读书的意义的。至今,最喜欢的便是钱钟书的《围城》里精妙绝伦的语段和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里的别样青春别样思想。总是喜欢读一些精彩的短篇,只是抒情散文也好,想要竭力体味文字的魅力。
但是自诩热爱文学的我,却无法写出精彩的文字,我一遍一遍的读着那些文字,憧憬着他们五彩斑斓鲜美多汁的生活。他们的文字是催化感情的春药,是缓解痛楚的阿司匹林,是濒死之际的强心剂……我像个毒瘾者吸食大麻一般用他们的经历故事麻痹自己空虚寂寞冷的心灵同时也竭力丰富自己的阅历和思想。期待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专栏作者,可以用稿费犒劳自己一顿大餐。
由于影片,我不可自拔的迷恋上了台湾。那片充斥着浓浓文艺情怀的土地,伴着嗲嗲的台湾腔,让这座小岛上发生的一切都浪漫起来。
有时候我会想,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我去过的地方不多,对我来说,上海就是很新奇的地方了。犹记得一年前呼吸着咸咸的海风刚下飞机的我,张大眼睛打量这周遭;在高架上坐在疾驰的出租车里被夏夜的风吹乱了头发,我看着昏黄路灯下疾驰的车流,告诉自己,这里是上海;在南京路被汹涌的人潮挤来挤去,看着永远人头攒动的超大苹果体验店,我在想,这么多的人,他们都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不知道我从上海旅程中收获了什么,除了小杨生煎和南翔馒头店里的美味……也许是星巴克店员那一口流利的英文带给我的震撼,也许是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背包客身上的流浪气息,我不知道。
北京,一个去了太多次的城市,但我每次去总是能收获到不同的体验。在这里,我遇到了新东方,一个牛人云集的地方。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像一粒小小的沙砾。
但我希望自己可以是一颗小小的星辰,虽然小,但是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