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这里没有高深的理论知识,只有场景和故事。
感想:场景和故事才能打动人,才能让人铭记。
而也只有场景和故事的知识才是最有用的,因为你可以知道知识的边界是什么,这样就不会只记得抽象的理论,而忘记了理论也需要应用场景。
笔记:因为创业和管理企业都是相通的,不管你是在教育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去看一个人、一个组织从零发展到行业巨头的过程,一定对你有某种启示。
感想:所以最好的成长教材,就是去看那些牛人,牛企业的成长过程。
不过问题也有,就是很多这样的人物传记或者企业写实都是经历过修饰的,甚至很多成功的归因可能都有问题。
但我想,这些也都不是问题,因为我们要的是相对来说更好,而不是最好。况且教育这件事,本身就没有最好。
笔记:最后一点,也是我觉得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任何一件事情,当你把它作为一项事业来做的时候,一定是把它跟你的理想和价值观连在一起的。
感想:打个卡,看完之后回顾一下,看看有没有从这五个方面学到知识。
第一,你能看到一个人的成长历程。
第二,你会看到一项事业的成长历程。
第三,大家可以看到团队合作和发展的经验。
第四,你可以收获跟社会的各种组织、系统打交道的经验。
笔记:我想,如果一直留在北大教书,不出国进行深造的话,那么我会在未来的世界失去机会。
感想:居安思危。大部分人的成长动力,都是想要自己在未来过的更好。
拿到自己身上来说,相比于其他的同龄人,我的核心优势到底是什么?
如果没有,到底要怎样去培养?
笔记:这应了中国那句老话:“人挪活,树挪死。”离开北大的时候,我内心还是很凄凉的。
感想:我觉得人挪有两个原因:
第一:就是在这里我待不下去了,再不挪我就要死了。
这时候别管前方是什么了,走哪里都比待到原地好,就像是逃荒一样,虽然路途遥远,也有很大的可能死在路上,但是不走一定会死呀。
第二:就是我有了更好的选择,最好还是这个选择还被验证过。
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有了更好的选择,自然可以挪动。
而俞敏洪当时的处境是两者都有,所以做出挪的动作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不过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更好的选择并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是他有了自己追求,有了自己的思考,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的。
我想就算他没有被处分,后续也有可能辞职,虽然他说当时的理想是出国留学深造,回来继续当老师。
但毕竟开培训班赚的钱是他当老师一辈子都赚不到的,看到这个巨大的商机,对于爱思考的他,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END//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Follow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