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有个大帅哥,家境优渥,不但是富二代,还是官二代、贵二代,而且高大帅气,多才多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是那个时代著名的流量网红。
煌煌巨著《资治通鉴》,就是从这个大帅哥的灭亡开始的。他叫智瑶,历史上又称“智伯”或“智伯瑶”,是春秋时期晋国权贵智宣子的儿子。
那个年头,世家大族的头等大事是选好接班人,智宣子对这件事当然十分上心。这天,他召集家臣门客,宣布要在两个儿子——智宵和智瑶——中选一个人继承人。
其实,智宣子心里早就有数了,他中意的是智瑶。
让这时候的他绝对想不到的是,几十年后成书的《墨子》在提到智瑶时,居然把他跟夏桀、商纣、吴王夫差相提并论。众所周知,这三位都不是什么合格的领导人,要么贪残无道,要么好大喜功,是亡国之君的标准范本。
那么,对智瑶的这个世纪差评是怎么来的呢?
在深入了解智瑶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智瑶所处的时代是春秋,那时中国这片土地上存在着许多国家,智瑶所在的晋国是其中一个大国,然而晋国君权旁落,实权转移到了几个大家族手中,智氏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智瑶不仅是官N代,富N代,还是贵N代——是地地道道的高富帅,实打实的精英。
而智宣子选中智瑶的原因很简单。
作为当时的知名网红,智瑶小哥哥有“五贤”,《资治通鉴》的原文是:“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
说白了就是:长得帅,会开车,多才多艺,能言善辩,处事果断。
智宣子认为,有这五个优势,就足以带领智氏在波谲云诡的政治博弈中杀出一片天地,走上人生巅峰了。
可他这想法一提出来,就遭到了家臣门客的反对,其中反应最激烈的是他的族人智果。
智果先生痛心疾首地劝智宣子:天下都知道,你那宝贝儿子智瑶有五贤,但是这小子不仁啊!一个存心不仁的人,即便有特长,也只能被他拿来欺负人,如果他做接班人,将来智氏肯定难逃灭族的命运!
智果的态度很明确,智瑶虽好,可他有个大毛病:不仁。
智果认为,智瑶这厮没有仁爱之心,用现在话来讲,就是有点缺德。
然而,智宣子根本听不进去。
智果见苦劝无果,干脆不伺候了,脱离智氏一族,带家人离开晋国,还把姓氏改为“辅”,表示跟智氏一刀两断:你们被灭族时,千万别连累我!
后来的事实证明,智宣子的眼光是对的,宝贝儿子智瑶确实有能力。
智宣子在世时,赵氏最牛,其首领赵简子是正卿,智宣子只是二把手。智瑶上台后,很快即取代赵氏(赵简子死后,其子赵勿恤继位),并带领赵、韩、魏三大家族灭掉了范氏和中行氏,对其他三大家族形成压制,俨然成为晋国的无冕之王。
再后来的事实证明,智果的眼光也是对的,智瑶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
智瑶常找各种茬欺负赵、韩、魏三家,他似乎尤其厌恶赵勿恤,经常在各种场合公开羞辱他。赵勿恤的母亲是翟人,翟人是生活在晋国附近的游牧民族,野蛮而落后,智瑶便常拿出身问题开赵勿恤的玩笑。
赵勿恤选择忍气吞声。
智瑶越来越飘,越来越膨胀。一次,他和韩、魏两家喝大酒,喝着喝就嗨了,结果一言不合就用酒盏砸破了韩康子的脑袋,又侮辱出面维护主公的韩氏家臣段规,场面一度十分紧张。
智瑶这么闹,连他自己的家臣都看不下去了,劝他说:君子在小事上谨慎,方能避免灾难,你这样欺负人家一主一臣,一点面子也不给,就不怕给自己招来灾难吗!
然后,智瑶趾高气昂地答复了这样一句话:“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灾难都由我说了算!我不发起灾难,谁敢发起灾难!
呵!何等豪情,何等气概!
然而,没多久智瑶就被消灭了。
智瑶灭亡的过程,简单说就是他老欺负三家老欺负三家,欺负得三家暗戳戳地拧成了一股绳,最后被3V1干掉了。
一开始,智瑶给赵、韩、魏三家下发通牒,让他们各自献出一块土地,韩氏和魏氏的反应是:如果不给,肯定惹祸上身,不如先给他,看其他人的反应,然后再做打算。于是,两家都乖乖地献上了土地。
而面对智瑶无故索地,忍无可忍的赵勿恤则直接怼了回去:土地是祖宗留下的,给你可还行?
不但不给,他还积极备战,又是招兵买马,又是坚壁清野,意思很明显:大不了鱼死网破!
智瑶当然不干了,逼着韩、魏两家一起出兵,攻打赵氏的大本营晋阳(今太原)。
赵氏一族齐心协力,上下一心,被三家围攻两年,竟无一人出城投降。智瑶也着急,观察一下附近地形地貌,惊喜地发现晋阳城附近的晋水水位上涨,立即下令水灌晋阳。
这场大水淹得晋阳城到处蹦青蛙,连烧火做饭的地儿都没有了,晋阳守城军民也开始怨声载道,对赵勿恤也开始颇有怨言,说不了两句话就摔摔打打地甩脸子,形势危急。
尾巴已经翘上天的智瑶很有兴致,要欣赏一下这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盛景,于是让魏桓子驾车,韩康子任保镖,洋洋得意地巡视战场,诗兴大发,而后不顾韩康子和魏桓子在身边,说了这么一句话:“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我今天才知道,原来用水就能灭掉别人的国家啊!
此话一出,韩康子和魏桓子惊出一身冷汗!原来,韩氏的大本营平阳,魏氏的大本营安邑,城外都有一条河。
于是,魏桓子悄悄碰一下韩康子的胳膊肘,韩康子偷偷踩一下魏桓子的大脚背,二人偷偷眉来眼去暗送秋波,意思是:你懂的。
正憧憬着攻下晋阳灭掉赵氏的智瑶却浑然不觉。
智瑶的家臣絺疵觉察韩、魏二人异样,提醒智瑶务要提防两家反水,坚信“难将由我”的智瑶却嘲笑絺疵杞人忧天,甚至还将他的劝谏如实转述给韩康子和魏桓子……这波骚操作已经不能用“自信”解释了,完全是狂妄至极了。
敏锐的赵勿恤觉察到三家两条心,瞅准时机,趁夜派家臣张孟谈秘密会见韩康子和魏桓子。老张废话不多说,直言“唇亡齿寒”的道理:赵氏与韩、魏两家互为唇齿,赵氏被灭,韩、魏两家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大道理说得韩、魏二人后背冷风嗖嗖,当下决定反水。三家约定日期,派勇士杀掉了看守河堤的智氏守军,又水淹智氏军寨,趁智氏救水大乱时,韩、魏攻打侧翼,赵氏攻打中军,一举将其击败。
最终,智氏战败,智瑶被杀,其领地被三家瓜分,曾经不可一世的智氏家族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智瑶的问题,其实就是当今娱乐圈非常普遍的一个问题:德不配位。
中国传统价值观坚信“德”的力量,所谓“德者得也”,德行操守高尚的人,才能“得”,反之则“失”。
但很显然,这些东西在娱乐圈小鲜肉看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甚至是一无是处的垃圾。
智瑶们——或者说吴亦凡们,坏就坏在这种聪明上。古往今来的亡国之君和败家子儿们,都不是笨人,甚至很多都是聪明绝顶的人,但正因为聪明,才助长了他们的傲慢,吃喝嫖赌抽都能玩出花儿来。
智瑶的起点很高,但很可惜,在取得短期胜利后,他没有以此新的起点,没有戒奢以俭,没有居安思危,而是自大自满,骄奢淫逸,广树仇敌,最终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不过,所幸还有一个有先见之明的智果,他早早地脱离智氏一族,保存了家族血脉,从这个角度来说,“叛徒”智果,反而是智氏一族的大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