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史158
今日启发:
Elton:
第九章 中世文化与禅(一)
第三节 五山文学的繁荣
“隐逸诗人”
义堂周信还大力提倡作偈颂,并搜集中国宋元两代诸尊的五言、七言绝句三千首,编入《贞和集》,深为五山诗僧所喜诵。他的文更为出色,是五山文学中汉文的上乘之作。在《空华集》中的“深耕说”有这样一段文章写道:“空华叟郊居无事,出浮泛观,田野桑柘之间,有大麦同亩而异熟者。怪之质之老农。曰:‘惰农为也。’问其所以。曰:‘凡地耕而浅者,所种之物,必早熟而不茂。深而耕者,必晚成而肥硕也。是以善学稼者,患乎耕之浅,不患成之晚也。而彼惰者,用力弗专。所以耕有深浅,而熟有早晚也。’”“嗟乎,今之吾徒也,耕道不深,而患名晚者,岂无愧于老农之言也。余窃有感于中,遂书以告同学端介然。端介然深耕者之徒也”。在文中,义堂周信以老农深耕之理,言做学问也如耕种有勤、惰之分,而收获也有茂、歉之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教诫其弟子勤奋好学。其理浅显易懂,文境高深,显示其汉文的深厚功力。
绝海中津于元末、明初前后留学中国8年,回国后,受足利义满将军的眷顾,出任鹿苑院院主,主讲禅学。其间曾向足利义满率直谏言,一度引起足利义满的愤怒,他便离京他去。后经义堂周信的斡旋,在义满息怒后,他才回归京都,先后任等持院、相国寺住持,过着隐居的生活。他为此赋诗《钱原和清溪和尚韵》:
世事从来多变态,
当初早知有如今。
青山高卧屋檐下,
不许白云知此心。
诗人对世事多变似还耿耿于怀,以陶渊明辞官隐退为背景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题归田园》,借题发挥,诗云:
柳色阴阴隔水村,
休官归去问田园。
义熙年后无全土,
独喜先生端节存。
图片
五山特色的民族审美主体
绝海中津试图将由于世事多变而引起的郁闷,深深地埋藏在内心底深处,乃至不让隐友清溪和尚得知。由此可见他表面平静的隐居,内心仍暗暗涌动着波澜,世事剪不断理还乱,并以陶渊明晚守清高的节操来喻己,从中也可见近古人文生态之一斑。
在他的送别、怀友诗中,深含丰富的感情,在怀念卧病白下(金陵)的乡友的《乡友志大道金陵卧病》中,就这样吟咏:
白下人来说旧游,闻君卧病北山幽。
幻身谁得长无恼,大道何曾有所忧。
寒露清霜残夜梦,紫参红枣旧山秋。
空令二十年前友,千里相思欲白头。
诗中贯穿庄子《至乐篇》的“人生忧俱生”的思想,劝慰病中的老乡友要乐观无忧,并要采生药紫参红枣相送,以聊表寸心,尤其是最后一句“千里相思欲白头”,寄托了诗人怀友的全部真挚感情。
绝海中津的叙景诗,清雅飘逸,写得很美。其中一首《河上雾》写道:
河流一带冷涵天,
远近峰峦秋雾里。
似把碧罗遮望眼,
水妃不肯露婵娟。
这首叙景诗从传统的审美意识出发,描写了河岸远近群峰笼上朦胧的秋雾,漂浮着苍茫的烟云,并借用了曹植《洛神赋》的女神形象,抒发河上的美女神在这派空蒙的景象中若露不露,给人一种含蓄美、空寂美的感受。从这一例也可以说明,日本五山诗文从借鉴中国禅林文学开始,经过长期消化、并存的阶段,最后达到融合的境地。正因如此,绝海中津诗集《蕉坚藁》收入的赠送别诗、怀友歌、赠答诗或叙景诗各类型的诗,在发挥了义堂周信风格的同时,进一步去宗教化,他的诗几乎没有宗教性的题材,体现了这一时期民族审美的主体,更提升了诗的艺术品格。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