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过去小半年里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出口贸易额减退、美元加息带来人民币贬值等等。
但8月底华为一开售Mate 60系列手机,明显感觉到消费者和从业者的精气神儿回来不少。
在消费端,这个系列的手机不便宜,主流价格在7000~13000元之间,但这么高的价格,并没有打消人们的抢购热情,行业对Mate 60系列手机的出货量预判推高到了2000万台。
在产业端,整个通信产业链都被打了强心针。
B站上有Mate 60的产业工人透露说,他所在的一条生产线一天的产量高达2800台,对应华为整个终端部门,一个月大概会有五六百万台的产量。
我们拿它的售价跟2000万台的出货量简单换算一下,大概对应1500~2000亿的产值和上百万的就业岗位。
这样一来,此前市场担心的“苹果产业链转移”的危机也迎刃而解,被苹果砍单的欧菲光、歌尔声学都拿到了华为的大订单,纷纷在南昌或者山东的园区里招人、扩产。
电子产业重镇深圳的三和人力集团也发了一则招聘启事,干脆明确说,招短期工只需要中专学历,5天8小时工作制,综合工资就能7500块起步。
甚至看到一家深圳的游戏公司的雇员感叹说,虽然自家公司不在通信产业链里,但老板也临时决定不裁员了。
因为华为让全世界对中国的技术和市场能力都有了信心,游戏行业的订单和资本也正在回来。
这股精气神,正在逐渐从通信、科技产业,蔓延到其他产业和市场。
而在这股精气神之下,三季度以来,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数据指标也似乎在证明,中国经济正在走出二季度的困境。
我们一起来关注几个数据相关的证据。
互联网重回快速增长
我们先从你可能最熟悉的互联网产业说起。
第一个证据,来自商业数据公司QuestMobile,它在统计了2023上半年的数据之后就判断说,移动互联网大厂们重回快速增长了。增长体现在哪里呢?
第一,用户量。
在2023年6月份,移动互联网用户继续新增2%,达到12.13亿,这是中国的数字,其中腾讯、阿里、百度、抖音的企业去重用户量都超过了10个亿。阿里因为在生活服务上发力,用户量同比增速在10亿俱乐部里最快,达到了9%。腾讯用户量仍然是最多的,达到了12.12亿。除了前面这四家,美团、京东、拼多多、快手的用户增速也达到了两位数。滴滴出行的表现也很提振人心,它不是下架整改了一年多吗。2023年1月恢复新用户注册,这之后滴滴出行也在报复性地涨用户,6月份的用户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1.1%。
第二,互联网使用时长。
全国互联网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在2022年6月是6.7个小时,一年后的当下增加到了7.2个小时。
第三,广告收入。
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在2023年第二季度,相比上个季度也有了8.1%的增长,实现了1593亿元的规模,回到了2021年第三季度的水平。广告主当中,最舍得花钱的行业仍然是美妆和汽车品牌,这两个行业的投放费用都超过了50亿。
第四,电商消费额。
2023年上半年,实物网上零售额累计突破6.06万亿元,增速达到了10.8%。
这些增长,是不是因为人们沉迷网络逃避现实,会导致实体世界更加不景气呢?当然也不是。
前面讲过的旅游业,2023年五一和暑假热度都超过了2019年同期。电影业暑期票房也冲破了同期纪录。这些我们就不重复了。
再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我们再来看看实体世界的其他消费恢复情况。
国家统计局在9月中旬发布了一组数据,给出结论说,8月份国民经济恢复向好。
这句话我们单看觉得平平无奇,但你只要往回翻翻统计局对前几个月的经济判断,就会发现中间有微妙的不同。
统计局对7月的判断是“国民经济持续恢复稳定”,对5月的判断是“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从“恢复”到“恢复稳定”到“恢复向好”,积极程度是越来越高的,那证据是什么呢?
我们来看统计局给出的几个数据。
先继续看消费。
8月份,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3.79万亿元,同比增长4.6%,这个增速比起七月份几乎翻了一倍。
其中乡村消费的增速要更快,达到了6.3%。什么消费品卖得尤其多呢?
金银珠宝消费增速达到了7.2%,化妆品消费增速达到了9.7%,这又刚好呼应了前面QuestMobile发现的,美妆品牌最舍得砸钱打广告。
它拉动的消费增速也就最大。
按照最悲观的理解,金银珠宝的消费热潮,我们姑且看作人们在囤积黄金避险。
但8月份人们的化妆品消费增速,也比整个上半年的增速高。
上半年化妆品消费增速是8.6%,而8月份增速到了9.7%。
这种可选消费的增速,都比粮油食品烟酒饮料这类刚需消费品的增速要高得多。
米面粮油这些刚需品的消费增速,能反映人们的消费能力,而化妆品、玩具这些非必需品的消费增速,能反映人们的消费意愿。前面的数据显示,人们更愿意在非必需品上花钱,这也能说明经济在转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