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今年另一部备受好评的电影《她》里所展现出的张狂和自信,于佩尔在《将来的事》(L’avenir)中收起了自己的棱角,用细腻的演技支撑起一个中年女人的生活流水账。年仅35岁的导演米娅·汉森-洛夫凭借此片一举获得今年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导演银熊奖。
L’avenir,在法语里是“未来”的意思。讽刺的是,对于一个五十多岁的女哲学教师而言,还能有多少未来可期?即将发生的变故倒是很有可能,正如电影中那只总是躲藏在角落里的黑猫所隐喻的一般。
娜塔莉是一个现代社会里典型的知识女性。子女已经成人离家,只在周末来访;她每日奔走于学校和家庭,照顾年迈抑郁的母亲,偶尔与丈夫不咸不淡地争执几句。满腹学识为她赢得了一份令人尊敬的教职,饱读过的哲学书籍令她拥有独立的思想,然而精神上的富足并不足为她抵挡住生活里的暗潮涌动。一夕之间,二十多年平淡的婚姻被打破,丈夫决定与年轻的情人同居,母亲猝然离世,出版社的工作被取消…… 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娜塔莉貌似平静地接受,疲惫地招架,也艰难地前行。
在这场变故里,丈夫的背叛或许并不是最糟糕的事情。当分别的时刻来临,娜塔莉突然发现,那些被丈夫带走的书籍、再也不能前往的海边度假屋,以及其他被分割的所有物才最是让人难以放手。因为每一本读过的书、用过的日常物件、去过的场所都承载着过去二十年的记忆片段,而正是这些日常的琐碎将我们塑造成为今时今日的自己。
离开一个变心的男人很简单,割舍掉一部分自己却不大容易。
母亲的葬礼后,娜塔莉独自坐在归家的公车上,禁不住流下眼泪。她望向窗外熟悉的巴黎,竟意外地看到丈夫和情人正亲密地携手走在街头。娜塔莉一边泪流满面一边忍不住笑出声来,不知是在嘲弄自己还是这荒谬的生活。坐在一旁的女孩投来怪异的一瞥,却并未意识到在将来的某一天,自己也可能成为独自坐在公车上哭泣的那一个。
然后,生活继续,娜塔莉被推搡着向前,独自面对山间优美的景色,享受着令人感到几分迷惘的自由。墙上书架空出来的缝隙终会被再度填满,母亲留下的猫送给了学生,已然结束的篇章被翻页过去。随着小孙女的出生,娜塔莉在失去“妻子”这个身份后,又获得了“外祖母”的头衔。得与失总在天平的两端,生活教会我们如何放手,也终将带来新的回忆。
如果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国电影,那么按照好莱坞的套路,被抛弃的女人应该会在沉沦低迷后时来运转,成为人生赢家,拥有圆满的结局。然而,这是一部带有几分“新浪潮”风格的法国电影,过去与现在被割裂,生活的片段跳跃着前进,一个内心强大的女人并不需要新的伴侣去弥补遗憾或证明自己。虽然哲学未能将娜塔莉武装的刀枪不入不受伤害,却仍然为她带来了内心的慰藉,令她坦然接受人事无常的本来面目,保持自己的骄傲。
《将来的事》是一本伤感的生活流水账,有些许苦涩,却又矛盾地让人感觉温暖。套用那句俗滥的法语,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