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借微信这个场景,聊聊日常的专注。
01
有个常见情景,也是我以前的写真:
做一个PPT,20分钟后,疑似手机震动了一下,拿来一看,只是各类新闻通知,顺便刷个新闻;
继续做PPT,20分钟后,真有人发微信来,虽然内容不是很重要,也要回复下,发几个表情包;
继续做PPT,遇到了难题,唉声叹气了一会,思路中断,不自觉拿起手机刷会微信朋友圈;
......
这种情形不止于微信,但多发于微信;放在日常生活,本来也不代表什么,但如果是学习和充电时候,却是注意力无法专注的典型表现。
这也是多数人的常态,在做事的时候,只要没经过刻意的注意力训练,并且当下事情不是特别感兴趣,没法主动地吸引你的注意力,一有转移注意力的机会,大脑就会很配合地马上转移,比如看看有没新文章更新,看看有没新闻发布......
只要能转移当下的注意力,对潜意识都是一种很好的及时反馈,虽然理性来看待,你本人很不乐意这样。
02
我经常在知乎看到各类问题,诸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其实用处实在有限,所有的外在技巧,都得建立在“能够持续专注”的基础上,也就是注意力集中,这是底层逻辑,如果做不到或者做不好,技巧再多也是花架子。
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做事的时候,事后能否取得愉悦感,跟事情的属性是没关系的,就是跟看剧,还是打游戏,还是看书学习关系不大,真正有关系是“心流现象”有没产生,也就是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没明确的任务,及时的反馈,匹配的难度。
第一个“注意力是否集中”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没有它后面的都免谈。
无聊为什么会难受?因为注意力完全分散,不知道附着在哪个事物上,而它天性就需要附着在某样事物上,才能有满足感。
让我想起今年在长汀禅修11天,就是每天打坐冥想,从早坐到晚,最难受的时候不是腿麻,而是无聊的时候,冥想不下去,想东想西,注意力完全分散了,时间就过得很慢;
摆脱这种感受最好的方法就是集中注意力,保持冥想状态,虽然开始的情绪成本较高,但事后的满足感更高。
从前年开始我就特别烦做事突然被中断的状态,尤其是刚开始15分钟内,这种中断有两种情况:
1)主动地中断
比如学习遇到难题,突然就想要不看章最新的小说?看看朋友圈有没更新?
2)被动的中断
比如手机振动,有群消息等等
第一种需要可以克服,但第二种却是可以马上行动,让注意力得到极大的改善,大多数人都可以先从这里下手。
03
不需要什么全面改善,常人只要做好一步,就足够了:尽量不主动拿起手机,不被动被手机干扰。
这也是我开始锻炼注意力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稍微总结下方法:
1)避免注意力被干扰,比如微信
对于手机,占大头的是微信的干扰,我经常采取:静音+不振动+放在看不到的地方
时不时震动一下,打断当前的事物,这种感觉很讨厌,一打开微信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不是某个群消息,就是谁问了个问题,都是不着急不重要的事儿。
我这两年用微信最大的感触:你没想象的那么重要,找你的事儿也没想象那么急迫,过几个小时再回复完全没影响,急迫只是心理作用。
有少量群体,尤其是职场精英,更倾向于集中回复,不管是邮件,还是微信,INS等等,只会对个别人采取马上回复,重要且急迫的事情都会直接打电话。
有部分人可能由于环境关系做不到,要时刻盯着手机,这没办法,你没这条件,只能从其他地方下手。
干扰注意力是不仅仅是手机,还可以是噪音,建议关上门做事;可以是音乐,歌词容易分神,建议关掉或者听纯音乐等等
2)克服强迫症
拿起手机,很多人看到未读消息,哪怕是无用的“服务号的推送”等,不去点开就不舒服,可以尝试运用少量的意志力去克服,刻意不点开,一段时间后,大脑可以适应,就能克服这类的强迫症,能够直接无视那些红点。
同类的还有:朋友圈的小红点,微信图标右上角的小红点等等
3)刻意地停留
即使尽可能地避免干扰,仍会产生主动地分散注意力,尤其是事务遇到难处的时候,大脑就迫切地想你转移注意力。
比如看书20分钟,突然出现了某种状态, 就忍不住打开淘宝看看,或者刷个朋友圈等等。
这种情况经常会出现,只能慢慢过渡,我的建议是可以用5秒法则,停下来默数5秒,用少量的意志力去克服这个欲望,然后你也有权利停下来,让大脑放空,甚至可以发呆几分钟,但就是不能做其他。
4)减少干扰源
减少干扰源+主动避免干扰是相辅相成的,一进一退,干扰源越少,主动要避开的对象就越少。
除了前面提到的1)外,还有升级版的干扰源,如果能做好,“刻意停留”就更容易做到。
如何避免进一步的干扰?答案是“简洁”
什么意思?书房简洁,桌子简洁,电脑桌面简洁等等
这也我最喜欢做的,把桌子清空,只剩下电脑和几支笔,把桌面图标全丢进一个文件夹,只剩几个图标留存等等。
举个栗子,当你有意分神的时候,如果桌子上突然有一个指甲刀,你会怎么想?很可能就是要不剪个指甲吧!
当你刚刚关掉电脑文档,看到电脑桌面一个游戏图标,要不顺手玩会吧?
这都是人的心理作用,尽量避开干扰源,创造一个简洁的环境。
这也是为什么高效工作的人喜欢单独的书房,单独的工作电脑,单独的......
5)控制外在目标
你认真看看前面的内容,有没发现全都跟你个人的主观态度相关?
这回的只跟外在因素相关:控制外在目标(对象)
就是你分神了,不仅仅取决于你自身,还取决了手头上的事儿。
同样是看书,让你看人物传记你可以看得津津有味,但看心理学教科书可能就频繁走神了。
这是正常现象,我也经常遇到,尤其是看不同种类的书籍,我投入的注意力明显是不同的,比如心理学的书籍,我最不喜欢积极心理学,看的时候更容易走神是正常的。
读外语书籍也一样,如果你词汇量3-5k,读正经的名著遇到大量的生词,频繁走神是正常的;或者给你一本繁体字的书籍看,你很可能会频繁分散注意力。
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大脑的处理速度跟不上接收速度,走神是正常现象。
这时候就需要你自己处理了,是降低目标难度,还是切换对象,还是还是如何?
比如读书,不太感兴趣,或者难度太高,可以只读感兴趣的两章节,其余的不看,或者最后再看。
04
回到最后,如果是希望全面提高专注度,可以刻意训练上面提到的,搭配使用,虽然不够全面,但也足够了。
如果要求不高,只是简单工作和生活,可以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也就是一开始提到的,把手机管好,尤其是微信,就够了,维持最基本的专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