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欣
我是一枚全职妈妈
我的儿子21个月
我用文字记录自己和儿子的成长。
我之前写过一篇《“玩具被抢”之一个鼓励的眼神》,有人告诉我,玩具被抢了要告诉孩子一定要抢回来,要不然孩子会以为他的玩具被抢是理所当然的,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但我总觉得哪里不对。
那个时候儿子1岁5个多月,还没有“我的”概念,而且对这么小的孩子,大部分大孩子的家长还是会照顾一下,不让自己的孩子“侵犯”到这么小的孩子,他自己被抢了也只是蒙一下,或许他内心还在疑问:为什么在家里我就可以随便玩,这里居然会有人把我手里的东西拿走呢?
随着月龄增长,儿子开始对小伙伴有了概念,看到人多会主动去扎推,看到玩具也会感兴趣往前蹭,会好奇的摸来摸去,我通常会告诉他,别人的东西不可以碰,想玩要经过别人的同意,儿子也还算是配合,每次看到我摇头就会自己摆摆手说,不要不要~
周末去奥帆中心,很多小商贩售卖各种玩具,儿子看到也往上凑,我会跟在他身边,告诉他,可以看,但不能碰,别人给你的东西不能拿,如果真的喜欢很想要,可以告诉爸爸妈妈,因为真的会有商贩把东西往孩子手里塞,我不知道这样被利用的好奇心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帮孩子理解和适应这个社会。
或许会有很多人跳出来说,你不能限制孩子的天性,你要让孩子自由探索,但,除了担心孩子不小心碰坏东西带来不必要的纠纷,我还是希望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本就充满了各种规则和界限,我们不可能随心所欲,更甚至时刻需要自我的保护。
我自己曾在曼谷的街头广场看到一群一群的鸽子,激动之余跑过去,有人往我手里塞各种喂鸽子的玉米粒之类的东西也忘记了拒绝,得意忘形之后,有人怒目相对找我要钱,刚要辩解想起这本是自己不够小心,如果花一点钱可以长点教训,我愿意为此买单,异国他乡,你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来头,如果只是要借此赚点钱那样的出发点倒也是我的幸运。
扯的有点远,但这就是我们真实存在的生活,从小让孩子看到这些真实的世界没什么不好,他总要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的。
有人会说你的孩子“听话”,让不碰就不碰,遇到不让碰就满地撒泼哭闹的孩子怎么办?我要说你的孩子你自己想一下,抛却孩子的好奇心不说,为什么他就必须要得到那个玩具?为什么他就要不达目的不罢休?有一种可能是,在此之前,大人的某些行为“告诉”孩子,我可以这样做,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的某些方面没有得到满足,比如说陪伴,每个家庭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通常我会从孩子的身上反思大人的行为,而不是着急去限制孩子。
有时候我们看到孩子对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感兴趣,第一反应就是带他离开,就是担心孩子必须要,而我们承受不了孩子每次都要的结果。但我会陪着孩子去看他感兴趣的东西,告诉他这是什么,适当的时候有选择的满足他,而不是提前拉好跟孩子“战争”的架势,孩子需要被满足,也需要被信任。这也是一种尊重。
回到玩具之争的主题,带孩子去早教中心,孩子多的地方总是充满了挑战,而和孩子一起面对挑战,真的成了我学习的最好机会。
1岁8个月开始,儿子开始有了物权的意识,在外面玩的时候他开始不允许别人动他的玩具,这次在早教中心,有个看起来比他大一岁多的男孩把他从正在玩的小车上推下来,儿子夺不过他,大哭。
我的大脑快速转动着,我知道我希望帮助儿子维护他先拿到的玩具,但是对方那个孩子太强势了,他推开我的手,周围有人在我耳边说,这个是他妈妈不好,有人说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他就不哭了,说实话那个情况下我肯定是憋红了脸,还做不到淡定,对方小朋友的家长不在,我把注意力放在还在哭的儿子身上,我跟他说你的玩具被抢了,你先拿的你应该玩的,可是被抢了你很伤心,我摸着他的后背让他知道妈妈在这里,好像还嘟囔了几句,你快点长大了,力气大了别人就抢不走你的玩具了之类的话。
但我没有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我觉得这件事情他需要面对,很快他就不哭了,我还没嘟囔完他就不哭了,旁边有个奶奶跟我说了一些话,大意是孩子需要妈妈教之类的,儿子看到一个小木马就上去玩了,那个奶奶说别骑出去要不又要被抢了。
果然被她说中了,刚才那个小男孩又来了,冲上来就要抢儿子的小木马,儿子又着急了,坐在上面要被推下来又抓着不要下来抓不住的样子,我很肯定地告诉他,你先拿到的,你不用下来,坐在上面玩就可以了,对方的妈妈来了,把他的孩子带走了,儿子很快明白了什么似的,眼神也从疑惑变的坚定了几分。
以前看过很多文章,说孩子的冲突大人不要介入,限制孩子从冲突中学习的机会,但这件事,我们双方的家长如果不介入,最后一定是我的孩子受挫,我不认为这是他对世界正确的打开方式。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坚持自己的时候,大人需要适时地告诉孩子这个世界的规则是什么。我告诉儿子,因为这个玩具是你先拿到的,所以别人需要等你不玩了才能玩,你有权利维护自己手里的玩具。但是同样的,当别人在玩的时候,你也需要等待。
或许你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听不懂这么多,但我相信小孩子知道和理解的事情远比他能说出来的多,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在《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里,也曾描述过这个观点。
我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观察,比如当我不断重复的告诉儿子并给他演示,东西从哪拿的要放回哪里去,他会偶然间在我和爸爸等着他出门的时候,把磁力片收到盒子里;会在早教中心拿起一个玩具,玩够了送回原处,如果忘记从哪的,告诉他去拿给老师,他也会配合;再比如,下雨天的时候,他们自己翻箱倒柜主动拿起《大雨哗啦哗啦下》这本绘本,反反复复要求大人给他读。这些都是孩子带给我的惊喜。
还有一点是我特别想说的,看过很多教育的书籍和文章,很多不同的观点碰撞,在生活中实践和思考,我并不确定,我的很多处理方式对我的孩子是最好的,我不知道我的教育最终会成功还是失败,这些事情需要交给时间的检验,又或许,教育本就没有什么成功或失败而言,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都会有不同的认知。
我庆幸的是,我每天都在进步,明天的我,一定比今天的我更加自信,每一天都在思考,尽我所能,做儿子人生之旅的脚手架,如今的我越来越清晰,很多事情,不能盖棺定论,在孩子不同的年龄甚至月龄段,我需要提供的是不同的帮助,对于同一个问题,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3岁之后的玩具冲突和今时今日又会不同,做妈妈的一定要与时俱进,和孩子一起成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