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彩虹花高端段晨读的内容是[清]张维屏的《新雷》,是由我们熟悉的张雪梅老师主播的。熟悉的旋律,永恒的诗意声中,揭开了今天的晨读面纱,伴随着春姑娘的脚步,我们用诗歌迎来春天,瞧,孩子们用诗配画芬芳了这个世界,多漂亮的诗配画呀!初春时,春寒料峭,但终究会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这万紫千红的春天是怎么来的吗?让我们走进《新雷》,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诗人笔下的春天。
诗词的生字不难,相对简单,孩子们已经都会了。作者张维屏(1780-1859年),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人。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因厌倦官场黑暗,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辞官归里,隐居“听松园”,开始写作。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所要表达的主题。这首绝句写于道光四年(1824)初春,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已臻至绝境;而西方的鸦片贸易,又在不断增加。明智的士大夫,目睹这内外交困的局势,既满怀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来。
释题:新雷,春天的第一个雷声,象征春天的来临。"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这句的意思是,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感情,严寒过后,总会为人类带来温暖的春天。诗人笔下,大自然不仅有思想,而且还有感情,在人类最难熬的时候,它会带走,还能给我们送来温暖的春天。诗人笔下,自然界不但能思维,而且在不言不语之中,饱含着对人类的感情。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这句的意思是:大自然早已经把万紫千红的百花准备的妥妥当当,只要春雷一响,百花就一起开放。春蕾炸响之前,自然就像静止了一样,这是春雷炸响前的寂静,也是人对新生活的期盼。刻意安排了万紫千红的百花,来愉悦人类、安慰人类。这一切,只等一声春雷炸响之后,就出现了。自然四时运行,本来是自然界的规律,无情绪可言。诗人有意识地把人类的情绪活动外射到自然界中,使自然界具有与诗人共鸣的思想感情活动。在这个自然画面上,寄托了诗人对于一种新的社会环境,新的生活气氛的追求和仰慕(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启示了读者对更新更高尚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人不写新雷之后满目欢愉的情形,而集中写新雷炸响前夕,万物俱备而万物俱待这一关键时刻,造物有情,寒尽春生,千红万紫的百花正含苞待放,自然界一时间仿佛处于静止的等待之中。这是巨大变化前夕的平静,是第一声春雷炸响前的寂静。所以,平静、寂静之中,蕴藏着即将爆发的巨变。
孩子们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感悟,记住了诗,会背诵了,也许是诗简单,也许是孩子们进入了状态,也许是孩子们的幸运,也许是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许都有,让孩子们有了灵感,享受诗词带给它们的美好。在诵读中找到了快乐,找到了自信。
美中不足的是,刘自斌同学负责抢麦,连续点鼠标,抢上了,又掉了,同学们有点怪他的意思,我去抢,结果一样,在孩子们自由读的时候,我又去抢,抢上了,高兴了,可在最后剩下了4个学校时,直播结束了,一波三折,可没折回来。我们也"只待新雷第一声",盼望美好的"上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