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我们很清楚它的重要性,但是我们还是不愿意在这些事情上花太多的时间,就算主观上愿意,客观实际也并没有完全服从主观的美好愿望,学习就是属于这一类事情之一。
我的这一判断可以说是很武断的,也是很主观的,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心理模式的一种探索。不过呢,由于我是普通人中的一员,推己及人也是科学方法的一种,希望这篇东西能给那些与我有类似经历的人带来一点启发。
所谓学就是照做,所谓习就是反复的做,这应该是对学习这个词比较原始的理解。这么说来,学习并不是人类独有的一项技能,自然界的大多数动物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鱼鹰捕鱼、燕子筑巢、老鼠挖洞,可以看出,动物学习的动力在于生存的本能,主要目的是生命和繁衍。
与动物相比,人可以说是学习的集大成者,我们不仅学习本物种所积累的知识,而且还会借鉴动植物的成果,特别是有了语言和文字之后,知识可以被记录和传播,这对人类的高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这些书本知识对人类的影响,所以,当下只要说学习,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读书,学知识,学文化。不过也正是这种对学习的肤浅认识,简单化理解,导致了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对学习的恐惧和厌恶,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出现,更加加剧了这一后果。
我自认为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不是特别成功的产品,当然也不是假冒伪劣产品,算是合格品吧,所以,以下言论不应该叫做牢骚,应该叫做自我批评,目的很单纯,只希望能做的更好。
还是小孩子时,我们的学习小幼苗——好奇心,就被大人给压抑了。一个孩子对周围世界开始好奇,并展开探索,这是学习的原初动力。包办式养育是一种很普遍的家庭教育方式,怕孩子打碎碗,弄脏地板,宁愿一直喂饭;怕孩子受一点伤,把所有锋利的物品一律包起来,严禁碰任何刀具;总是急着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是正确的,避免孩子犯错。这种剥夺孩子体验的做法,会让孩子的好奇心一点点丧失,从而丢掉了大部分学习的原动力。
终于要送孩子上学了,大人们这时往往会长出一口气,然后耳提面命,孩子,你听着,从今以后,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其他什么也不用做,把成绩搞上去,你的人生就成功了,要是学不好你就像某某某一辈子出苦力,受穷。
这就是我那个时代最普遍的功利价值观,学习等于人生,学习等于成功,学习等于金钱,总之学习与一个家的欲望和我们自己的欲望有关,反而跟个人的成长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所以一旦欲望可以得到小小的满足,一旦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实现某些欲望,那当然也就不用再学习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大学毕业之日,就是学习终结之时,更有甚者把这一期限提前到了考上大学之后。
与学习相伴相生的就是考试,以考促学这本身是非常好的学习手段,所以考试本身不是目的,促学才是初心。可现实呢,学生最怕的就是考试,最怕的就是分数,考试好似一个恶魔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挥之不去,不管平时学习怎么样,不管用多少功,费多少力,只要分数低,一切都是白费。
当今社会,对考试的过分依赖,甚至到迷信的程度,对分数的过分追求,使之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这都导致了对学习的扭曲和妖魔化,对于妖魔鬼怪,我们天生就是惧怕的,还有什么爱可言。
从小学到高中最后到大学,在十几年的学习过程中,作为学生,我们就是一个鸭子,老师喂什么我们就吃什么。还不仅仅是这样,哪怕只要我们稍微分心,去做了所谓“没用”的事,学了所谓“没用”的东西,都是要被提醒甚至被禁止的。
无论从社会文化还是社会成本出发,都不允许我们偏移所谓正确的轨道,我们就像一个提线木偶,被人操纵者一步一步向前走,直到我们的大脑也变成一块木头,不再会独立思考,那根线就松开了。
这种被动的毫无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注定了我们大多数人会失去自我,从而变的平庸。当然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副作用,由于是被动的学习,那就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从没有在学习中找到过真正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我很庆幸,在生命的第33个年头终于有点开窍了,终于可以随心所欲的学习,通过学习,一点点擦亮自己的眼睛,看清这个过去很模糊的世界,通过学习,解决过去认为无解的问题,通过学习,提升认知,充实生命。
学习不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明明白白的活着;学习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多姿多彩的生活;学习不是为了成功,而是为了幸福;学习有的时候就是为了学习,这也是人性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