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等待
那时候肯花时间等待,等他人对自己再了解一些,等一个恰如其分的机会表达亲密,等木讷的自己再优秀一些,一直都是自以为是在等待,等待一个自己眼里“合适”的时间节点,最后等到有一些成熟的关系已经成为互不叨扰的形式。
后来我们说起迟迟没有赴约的缘故却是我以为你时间一直很忙。
梅子回来的时候,我在上课。两个人心照不宣的没有联系,后来,她再联系我的时候,我在实验室忙得不亦乐乎,等拿出手机看到她发来的消息,她已经在赶去机场的路上了。心心念念想要一起过得黄昏最后以一句淡淡地“一路顺风”结束。最喜欢的告别语是下次再见,最不确定的是下一次到底是何时?
有一个认识十几年的异性朋友应该是一件很自豪的事了,没有绯闻,没有暧昧,没有每天发来发去的微信,只有隔段时间的一个电话,降温时的一句问候。他说,以后可能在那座城市娶一个本地姑娘过日子。我说,好啊,反正以后蹭饭是有着落了。大一时候,就答应他去他的城市看一看,一直在计划着,从五一到十一,从清明节到新年钟声敲响,说好了要在淡季的时候去,去小巷子坐一坐就好,然而一直等到了第三年的冬天,等到两座城市的高铁都开通,依旧没有动身,甚至心一横,告诉自己两年之内一定不可以出远门,明年,一定要考到那座城市去......
面不改色心不跳地重复着“等到.....的时候”的约定,而且怀着一种“我以后会......”的心理预期说服别人也鼓动自己继续“等待”。
等到明天再码字,等到晴天再跑步,等到下一次再也不吃那么多甜食,等到合适的机会我再来见你......
如果说,等待是你想要飞得更高的不确定的庇护,那么,你是否愿意转过身逆风飞翔?
贰.自然人
卢梭写过一句话,“我们的灵魂是随着我们的科学和我们的艺术之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随着科学与艺术的光芒在我们的天边上升起,德行也就消失了。”他认为人在原始的状态最好,所以呼吁人们返回自然,由此提出了“自然人”的概念。混沌初开时一切已然都很好,没有不公,没有欺骗与利用,后来的一个公社也就是一个人的朋友圈。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话的确总结的很到位,可不可以换句话说带着诗性的善意的人难寻,眼角堆着讨巧的人却一层又一层。
再读《红楼》,正好看到“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那一回,通章看来,被凤姐的狠辣手段所折服。人前她是比菩萨还要慈悲的好妹妹,亲切地称二娘是“姐姐”,背地里却指使张华无故上诉生事端;表面上为收拾出三间富丽堂皇的屋子,最后却将心软的二姐骗进大观园,缺衣少食被丫鬟戏弄仍不敢抱怨一声。
既然赤裸裸的来到了这世上,走的时候又能不能不带走一物呢?或许也可以,只是好几十年来,“人的味道”已经在整个躯体扩散,不会轻易被清水洗涤干净。
诚然,普遍地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确是建立在互相依赖的基础上,而“依赖”并不是简简单单一个表示亲密关系的词汇。没上大学之前偶然逛到学校贴吧,里面有很多大三的同学发布“求饭友”的帖子,那时候对这些东西总是嗤之以鼻,真是可笑,难道大三了连吃饭的伴儿都没了,再或者,原来还有人不敢独自吃饭?等到自己读了大学,现在也到了大三,幸而还没有寂寥到找饭友的地步,但是有些事情的确需要一个人做才合理也合适。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饭友”这一纯洁的兄弟关系,饭友就是饭友,不是朋友,更不可能向前发展到恋人的地步,最有可能的是后退一步,当有一天我不需要你的时候,我们就是普通的陌生人了,偶尔遇到也会礼貌地带着微笑打招呼,然而你是知道的,礼貌的微笑只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的一个问候的仪式而已,你的确看到我在笑,但那是毫无感情的微笑,你懂吗?
人在原始时候的状态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你的笑容带来的温暖的确比起雨夜的温度高了十几度,是不是我们除了依附于渴望被关注的纽带以后会坚实地握住身旁的另一只手,是不是在向前奔跑的时候身边没有羁绊束缚,反而是胸中荡气回肠,不必催着成长?
它可能是一种自由的状态。不拘小节,心无杂念,好梦成真。
你好。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