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老公回来,晚餐时间已经是近七点半了。招呼孩子们赶紧到餐桌就餐。弟弟迟迟不肯过来,我们都吃到一半了,拖拉着非让我陪他洗手。
总算上餐桌了。弟弟皱起他的小眉头,嘟囔着:“没有好吃的,我都不爱吃。”我跟耐心的跟他说:“来,吃这个尝尝。”弟弟一会儿嫌弃不好吃,一会儿嫌弃烫。总之一直的不开心,最后又嫌弃烫哭起来了。我说帮他冷冷他也不要。其实终归就是他不饿,所以各种找事儿不好好吃饭。
哥哥这时候喊,“弟弟需要冷静冷静。”爸爸也是看不下去了,把起弟弟抱起来扔在客厅沙发上,弟弟害怕的一直喊着:“不要不要。”爸爸生气地对他说:“你不是愿意看电视嘛?那你不用吃饭了,一直在这看吧!”爸爸狠狠的关上厨房门,我们仨的晚餐在弟弟的哭声中进入了下半场。
过了大约3分钟。弟弟哭声不见了,反倒听到了电视的声音。我打趣的跟老公说:“正好不想吃饭,自己还可以独享电视,这么好的事儿。”老公心领神会。
过去喊弟弟:“哭完了?还吃不吃饭了。”弟弟麻溜的关上电视跟爸爸进了厨房,跑到我身上,看起来有些委屈的呜咽了几声,我什么都没说只是安静的抱了他一分钟,我说:“可以吃饭了?”他乖乖的点点头到自己的餐椅上坐好。自己好好的吃了起来。四个人有说有笑的进入了晚餐的最后一轮。
整个过程我是允许的保持平静的经验着这个过程,允许弟弟不高兴,允许哥哥表达自己的想法,允许老公使用他的育儿方式,视老公这种反应是平常,那孩子也会觉得很正常。不打扰不掺和。
对于老公,如果我生气表现出来的是:孩子不就哭一下嘛,至于生那么大气吗?这吃着饭呢!就是说也能不能温柔好好的说!那会怎样呢?
1, 因为我的越界,插手老公和孩子的事情,那孩子会马上进入到受害者角色,觉得爸爸这样是不对的。如果生活中多次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我对老公的不尊重,孩子也会不尊重爸爸。
或者因为我批评老公,有没有可能孩子觉得爸爸很可怜,以后发展成跟我抗争,拯救爸爸的角色,陷入自责,因为我爸爸又被妈妈骂了。
2, 忘记活当下,忘记一切只是体验。我编织了一个画面,觉得老公跟我想要的不一样,对老公提出指责。本来我跟老公没有矛盾,但由于我强烈的言辞,在老公看来是我对他的攻击,又增加了新矛盾。
有可能因为这么个小事,一顿美妙的晚餐变成了一场家庭战争。
3、 内心的恐惧,害怕孩子受伤受挫,人为的阻止孩子又一次经历成长。孩子是有能力自己处理好与爸爸之间的关系。
在家庭教育中,夫妻教育方式就应该是不一样的,孩子才会长得更好 ,一模一样的教育方式,反而长得不好。母爱是接纳和慈爱,父爱是平衡和责任。充分的母爱会让孩子的心灵更好的成长,适当的父爱有助于孩子完成其社会化。
不管夫妻哪一方,不是调整对方的行为,而是推进对方心灵的进程。当我们支持到对方的心灵成长,对方得到支持,就可以支持到孩子。
夫妻之间有差异对待孩子,不去评判,不去越界,负责自己。
排在亲子关系第一位的不是教育是满足,家是让爱流动的地方,家不是讲对错的地方,别赢了观点输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