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晓雪这段时间工作压力很大,老板总是不断批评指责她。她也下决心要改变现状,但总是提不起精神,睡眠也不好,常常要靠睡前喝杯酒才能睡着。最近好像压力更大了,常常无缘无故就坐在那哭,说老板今天又训她了,她非常自责,觉得自己啥也做不好,啥能力都没有。
看着她的状态,我觉得不对劲,让她到医院去看看。谁知道晓雪说:“我没病,我这是压力太大了导致的,等段时间工作压力小了,就会没事了。”
我平时比较喜欢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我觉得晓雪可能得了抑郁症。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有可能患上心理疾病,外在的身体的各种病痛,我们都会想到去医院找医生解决。但是当遇到心理问题时,比如像晓雪这样的,我们常常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没有意识主动去寻找帮助,甚至有些人还会认为心理医生给你聊聊天,能管什么用。
那么心理治疗到底有没有用呢?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改变人呢?
有40年临床工作经验的加拿大心理学博士莫妮卡·布里永,根据神经科学和心理治疗领域前沿的调查研究成果,系统、深刻地回答了“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这个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
莫妮卡·布里永是加拿大心理学博士,近40年来,她一直为儿童和成人进行心理治疗,并致力于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督导。她所著的《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不仅对心理咨询师治疗起到指导作用,对普通人正确认识和治疗心理疾病也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详细介绍了心理治疗的整个过程,同时通过各种方法和实例说明心理治疗改变人的整个过程,书中指出:我们所经历的挫折、疾病、变故、职业转型、丧亲之痛等等,都会激发剧烈的情绪动荡,改变我们对人生的看法,以及对自己在世界中所处地位的认知。
往往这个时候,我们自己是没有能力在心理层面上处理这些事情带给我们的伤害和影响,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通过心理治疗师的分析、解剖和引导,会改变我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从而改变我们的行为。因为每个人都有可塑性,都有变得更好的潜能。
一,改变是痛苦的,有好有坏
从出生到死亡,我们的身体在生长、发育和衰老,我们的思想也在发生改变。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不断学习,提升技能,为了应对更复杂的工作要求;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建立适合自己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些不断积累的经验,也在改变着我们对世界和自身的看法。
因此,改变是每天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正常的、自发的、流畅的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改变是微小的,不易察觉的,不会引起任何人的关注。
但如果这种改变是消极情绪导致的,人可能会陷入僵化的、不适当的行为、态度、思维方式或情绪反应,始终走不出来,会感到无能为力,深受折磨,却无法摆脱这些自动机制的桎梏。
当这些消极情绪如羞耻、恐惧、内疚、愤怒、怨恨等存在我们的脑海中,他们会令个人不适,于是我们一般会选择抑制、忽略或彻底压抑这些自然流露的情绪,这些无意中的躲避行为,可能会引发消极的情绪,并导致僵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甚至会产生永久性的易怒、无法控制的焦虑和弥散性的抑郁感。
闺蜜晓雪就是这种情况,她把老板的指责、抱怨,她自己因此产生的愤怒、羞愧等想法,都选择忽略,不往心里去,实际这些消极情绪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她,让她产生僵化的思维,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自己能力很差,自己对不起老板等等。
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毅力和勇气,我们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理智分析,全面地重新认识自己,正确面对自身的痛苦情绪,不断地剖析自己,意志力强大的人可以通过努力摆脱痛苦。
但是并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有时候心理折磨会达到一个人承受能力的极限,人会感到萎靡不振,心情郁闷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这时候就需要来自外部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比如心理治疗师提供的帮助。
二、在心理治疗师的协助下,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心理治疗呢?
对心理治疗的定义如下:“针对精神障碍、行为障碍或任何其他引起心理痛苦或困扰的问题的治疗,旨在促进来访者的认知、情感或行为功能、人际关系体系、人格或健康状况发生重大的改变。这种治疗超出了解决常见问题或是仅仅提供建议或支持的范畴。”
心理治疗的分类:心理治疗常见的方法可以归为四个理论学派。
(一)、人本主义疗法,就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心理疗法。心理治疗师以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来访者,让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获得自信,得到积极的自我认同,从而能够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应对自己的情绪。
(二)、认知行为疗法、是建立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以及认知科学组对感知、智力、语言、意识等思维机制的学习理论之上。明确分析和理解症状背后的原因,从而矫正不当行为和错误的想法。
(三)系统疗法,系统疗法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系统中一个组成部分,而每个系统都有它特有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对个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孩子遗传父母的性格,或者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治疗的时候,主要侧重于跟他有影响的系统,改变他所处的环境,或者家庭氛围,同时治疗师和来访者也在建立一个新的系统,对来访者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并尽可能改变他原来固有的思维方式,达到治疗的目的。
(四)、精神分析疗法。也有人称之为“心理动力学疗法”。是针对人格功能的一种整体性疗法。精神分析治疗的原理是:发掘患者或求诊者潜意识内的矛盾冲突或致病的情结,把它们带到意识域,使就诊者对其有所领悟,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得到纠正或消除,并建立正确与健康的心理结构,从而使病情获得痊愈。
上述这些疗法都是基于临床观察的理论阐述,并得到了疗效研究的证实,而每种技术和实践都有自己的价值。那么对于想要寻求帮助的人,该选择哪一心理治疗方法更合适呢?
心理治疗师通过认真倾听并搞清困挠患者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它来源于何处,比如家庭、社会关系、人际冲突、应激源、生理健康、情绪状态、应对能力、自尊等等都可能是障碍发源地。即先找到让来访者痛苦的根源。
然后心理治疗师会根据来访者不同的问题和需求,再结合自身专长、兴趣和取向,提出适合来访者的治疗方法。
当然这个治疗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开始治疗,来访者在心理治疗师的引导下,认知和行为都在不断发生改变,有可能想要修改当初立下的目标。
这时候心理治疗师要遵从来访者的要求,也就是说,最终哪种治疗方法最适合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都要由来访者决定,心理治疗师只是引导来访者觉察自己,从意识层面觉醒,积极主动改变自己的现状,达到健康的生活状态。
三、接受心理治疗,重塑更好的自己
莫妮卡·布里永在《心理治疗是如何改变人》一书中指出:心理治疗对人的改变是一种动态的、主动的、渐进的现象。
很多微小的改变几乎是察觉不到的。有时候会觉得根本没有任何改变,甚至有倒退的感觉。但是过一段时间人们就会觉得自己和治疗之前有了变化,而身边的人可能更容易发现这些不同。
其实人改变的分水岭在他做出改变的决定之时。换句话说,当你下决心改变的时候,就是改变的开始。虽然你看不到任何变化,但是改变的种子已经在心里种下。
武汉大学心理学硕士张沛超说过:“心理治疗的改变有三种类型。一是通过系统的诠释,让来访者达到领悟,修通内在而改变。二是鼓励建立关系,让来访者和一位崭新的客体形成崭新的人际关系。三是在来访者不断倾诉的过程中,让他发现自己的无意识欲望,进而做到在欲望面前不止步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些黑暗想法,莫妮卡·布里永博士说:“成长的挑战之一就是要承认现实,接受无力感,同时意识到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在心理层面上处理某些事件带来的伤害和影响。”
所以,必要时,我们都需要心理治疗。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当我们无法赋予苦难相应的意义,当我们内心的痛苦超出了应对和转化的自愈能力,心理治疗师,或许是帮助我们解救挣扎中的灵魂最正确的选择。
心理治疗一般至少一周一次,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来访者,最好每周有两到三次在固定时间、固定时长和心理治疗师进行谈话,通过定期定时的访谈,逐渐改变来访者对自己的看法,改善人际关系,从痛不欲生的抑郁中走出来,不再焦虑,用更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通过心理治疗,每个人都有可塑性,都有变得更好的潜能。相信人的可塑性,即是改变的开始。
无论是心理咨询师,还是正在经受心理痛苦想要寻求帮助的人,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启发和建议。
在《沉默的病人》一书中,也曾说到:“大多数心理治疗者,看似表面上是在帮助别人,其实是在治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