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齐鲁晚报有这样一篇报道——《一小学51个班没一个男班主任 小学老师“阴盛阳衰”》。报道中指出,在省城的10所小学里,男教师不仅数量少,从事一线教学,特别是语数外等“大科目”教学的人更是稀缺,他们主要集中在体育和电教岗位。
男老师都去哪儿了?在笔者看来,男老师们应该都在别的岗位为了成就一番事业而努力奋斗,为了养家糊口而朝九晚五加班加点的工作。笔者认为目前中小学男老师之所以稀有如“国宝”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教师薪资待遇层面来看。在今年发布的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中,调查显示教师工资低于社会平均工资。从调查中发现,教师教龄、职称、荣誉称号、行政职务、班主任岗位、学校办学质量、学校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办学层级对教师收入均有显著影响。专家表示,地区工资差异的实质是生活成本的地区差异,而不仅仅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受教育水平差异。因此,男老师们对此肯定是要斟酌一番。无论此时的他们是单身还是已成家,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教师的工资其实不足以支撑他们,尤其是在一线城市,那就更别说养育孩子赡养父母了。
其次,从各类学校招聘层面来看。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学校,在教师招聘环节上应聘者都要是过五关斩六将。尤其是对于想要进入编制的人来说,几百人之中才有一个名额。笔者有朋友参加过一次这样的考试,他告诉我有两百人参考,只有一个名额。考试成绩前3的方可进入面试,进入下一轮的选拔。那次他考了第八名无缘进入编制,于是选择到某县一所私立中学应聘,经过了笔试面试以及试课等环节,最终也只是签下了一年的教学合同。现在他是一名教初三历史的男老师,学校里同样是女老师居多。不得不说教师招聘的笔试环节是只“拦路虎”,将不少男老师挡在了校门外,而女老师在这方面却是有其优势。并且聘用制下的老师远不如在编制的老师有“安全感”,比如在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
再次,从师范类学校教育层面来看。师范类院校本就存在女多男少的现状,几乎可以称之为女子学校。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大家对于教师职业的认识不同。该类院校女生之所以多,除了是自己的选择,也与其父母的建议有关。他们会希望自己的女儿成为一名教师,不仅工作稳定,一年还有三个月的假期,这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如果换做是男生,情况就不太一样了。如果不是真的热爱教师这个行业,男生一般很难坚持,而父母也很难支持。与其大学四年上完要转行,不如一开始就选择其他专业。
最后,从应试教育环境来看。一些男性对中小学教师岗位的“逃离”,也是折射出他们对应试教育环境的价值不认同。有报道表示男教师普遍认为教师职业的成长空间过于“狭窄”、“难有进步”。在学校教学,就像变成了“套中人”,学生至少是“有期徒刑”,老师则是“无期徒刑”。并且似乎进了教师这个行当,就是要走“读书进修、考证拿文凭、评职称”的套路,而任务就是培养高分学生。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此情况路阻且艰,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