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阅读了《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是美国作家苏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两人合著的,其中一位作家苏珊·福沃德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她的著作有《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如何识破男人的谎言》等等。本书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目前,她的作品已被翻译成1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她经常出现在媒体访谈节目中,曾在美国广播公司主持谈话节目长达6年,并在美国加州成立了私人性虐待诊疗中心。克雷格·巴克是影视编剧兼制片人,他曾为全美许多杂志和报纸撰写文章,探讨人类行为问题,现居于美国洛杉矶。
《原生家庭》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各类“有毒父母”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伤害了子女并持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非常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其实我并不喜欢读这样的书,感觉很压抑,不阳光,看了,心情很不好,但是又不得不承认,这些都是事实,生活中灰暗的存在。一边看着书中的案例,一边想着生活中的事例,生活就是这样,尽管你不喜欢,但它都是真实的存在。就如著名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作家武志红所说:“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这是一个真相,我们必须尊重的真相。”
父母是伟大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是我们文化一直所宣导的,经过两千多年一以贯之的宣导,孩子对父母的孝道就成了一种“非如此不可”的教条。在这种教条之下,孩子的那些灰暗的感受将无处安放。所以,我们需要《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样的书。这本书并没有很深的道理,它简单直接,可以让我们很清晰地去认识自己的家庭。去了解有毒的家庭、有毒的父母和中毒的孩子的状况和原因,并学会如何从中毒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太多的有毒的家庭、有毒的父母和中毒的孩子,我感叹有毒的父母的无知和自私,为那些深受其害的孩子感到非常的难过,文中的案例有很多孩子在成年以后在事业上都是成功人士,但是他们过得并不幸福,他们因为原生家庭的毒害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不管父母是否还在人世,他们都会深受其害,有些中毒的孩子甚至会觉得很内疚,觉得原生家庭不好、父母过得不好都是因为自己的责任,完全不明白自己中毒太深,如果不进行治疗将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甚至下一代。
这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是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第二部分 是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在第一部分中,作者用各种案例分析了有毒的父母几种类型:一是操控型父母,二是酗酒型父母,三是身体虐待性父母,四是言语虐待型父母,五是性虐待型父母。我们很多人都一样,不会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自己的父母联系起来。这是一个颇具共性的情感盲区——人们很难意识到,与父母的关系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想想其实孩子的真的好无辜,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画什么图案就是什么图案,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或是满是阴霾狂风暴雨,不管是什么,父母是孩子的天,孩子的阳光和阴霾都是父母给他带来的。
操控型父母十分狡猾阴险,是因为他们经常把操控伪装成关心。一些常见的说辞有“这都是为了你好”“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正因为我这么爱你”……其实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太怕失去你,所以我宁可让你生活在痛苦中。”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同事家的孩子,名牌大学毕业以后,在北京发展得很好,但是爷爷奶奶、父母觉得孩子不在身边很不习惯,强烈要求孩子回家,回到我们这个小城市,孩子勉强回来了。过了不久,孩子在这里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觉得还是在北京更好发展,于是又去了北京。没想到没过多久,又被家里的长辈叫了回来。在一个不大的企业上班。孩子回来了,爷爷奶奶父母倒是很高兴,爷爷拉着孙子的手说:“宝贝,你回来了我们每天都能看到你,我们觉得很幸福、很高兴。你觉得呢?”孩子低着头,不说话,他又能说什么呢,他还能说什么呢?
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我觉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家长,很自私,打着“为了你好”、“孝道”、“因为我们爱你”的旗号,不为孩子考虑、不为孩子着想,只想把孩子拴在身边。孩子迫于无奈回到老家,虽然圆了父母的心愿,却失去了大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以及美好的未来。我的意思也并不是说回家不好,孩子在外面发展、工作并不等于没有孝道,我是觉得父母、长辈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不能有孩子不回来长辈就过不下去了的心理,孩子有孩子的生活,他 需要发展,需要创造美好的未来,他有能力走得更远,为什么要让他迈不开脚步呢?
我们这个小城市,说实话,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回来,发展空间很小,有几个不太大的企业,在这里要说最好的就是考上公务员吧,每个月拿着几千块的工资,过着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有的孩子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他想闯出另外一片天地,但是他却被父母以爱的名义操控着,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生活,这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让孩子中毒更深的还有酗酒型父母、身体虐待性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性虐待型父母,在这些家庭里,想要培养强大的自信心几乎是不可能的,孩子每天小心翼翼的、胆战心惊的活着,不知道什么时候灾难会突然降临。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你无法信任任何人,极度缺乏自信心,没有安全感。作为暴力的承受者,子女也只能继续无助地生活在这种愤怒的威胁中,并将这种恐惧带到自己的成年生活里。除了孤立无援、缺少保护的感觉之外,中毒的孩子还要承担起自己力所不及的责任。不作为的家长放任自己沉浸在无助之中,以为这样就可以顺势抹杀自己在孩子被虐待时的帮凶作用,而被虐待的孩子则想要保护不作为的家长,或者将他们的不作为合理化,为之开脱罪责,这样便可以自欺欺人地否认父母双方都放弃了自己的事实。学会憎恨,觉得都是自己的错。孩子的世界很小,不论家长如何暴力以对,对他们而言,家长仍然是获得爱和安慰的唯一来源。被虐待的孩子在整个童年时期都在寻找父爱或母爱,这种寻找将一直持续到他们成年以后。
孩子中的毒不仅会影响童年、成年以后甚至一生,还会传到下一代,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本书“第二部分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中,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从自我界定、不再自我惩罚、与父母对峙等方面介绍了不少有用的方法进行训练,使绝望中的孩子能够从家庭余毒中解脱出来,慢慢疗伤,重新找回自信,回归正常生活,不仅解救了自己,也解救了自己的孩子和家庭。使自己一步步变得更加自信、更有力量、更加强大,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在更好地把握过去和现在与父母的关系时,和其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和自己的关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此拥有享受自己人生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