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失眠的夜晚。突然想开始写一本关于爱情的小说。爱情是什么呢,我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是爱情是一门玄学。今天的故事从哪儿说起呢,那就从一个小山村说起吧,我们的女主人公出生的地方......
我出生在在太行山脚下一个叫“南戈庄”的小山村。南戈庄有400多户、2000多口人,在我们乡里,算是一个大村子了。小的时候,我也隐隐的为自己生在这么一个大村子感到自豪。南戈庄四面环山,站在山顶往下看,村子不大,不过10平方公里,像一块小盆地,一条弯弯延延的河流和沿河的一条公路从南北山脉的山脚下流过,连接着村子和外面的世界。小河和公路把村子分成了两部分,村子里的人把河的西岸统称为河西,河西是河流冲击成的平原,面积不大,住着100多户人家,村里大部分的人家都住在河的东岸。河东岸也是村子里主要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村委会、戏楼、中学、小学都在河东岸。河东岸随着村子的发展变迁,从南到北分成了三片。最南边是最早的村民区了,村里人叫“前街”,可能是指以前的街道吧。前街都是青石路或者鹅卵石路,大部分房子还是石头房子,仿的窑洞的建筑,前街有一颗特别大的老槐树,有一半的树干已经枯死了,但剩下的一半每年都冒出新芽,夏天也能长出郁郁葱葱的叶子,显示着它仍然顽强的生命力。老槐树底下有几块大青石,老人们习惯坐在这儿晒晒太阳、话话家常,慢慢的,老槐树就成了一个地标,老槐树周边有了一个名字叫“槐树底”。从槐树底往南到渡桥的位置,属于村子中心,住的人不多,不过却是村民生活的中心地带,有小学、中学、新修的舞台,磨坊、还有两个大的蓄水池。新修的舞台打我有记忆起就修修补补了,之所以说是新修的,是相较于前街的老戏楼说的,每年7月15的庙会是村子里最热闹的节日。一般会有4天的大戏可以看。戏,舞台下是一个大广场,每到庙会的时候,村里人就早早的搬了长凳在戏台下占好了位置。暑假的时候,村里也会在戏台上放电影,小时候,如果在傍晚的时候听到村里的大喇叭喊“今晚上台底放电影了,又想看电影的到台底看电影啦”是小孩最快乐的事情之一。这个时候,人们都早早的吃完晚饭,搬着板凳等在戏台下。不过这种乐趣,在我上四五年级的时候,村里通了闭路电视,从原来的只能看中央一和山西台一下子能收到四五十个台之后就很少出现了。我还记得第一次看中央六台电影频道时的震惊,居然有电视台可以天天看电影而且一天能看好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