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世界上不存在风险,人可以永生,而且不得病,那么保险将不可能存在。
日月轮回,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所以每个人天然存在保险需求。
人一般只有七八十年的生存时间。人与人之间虽然差异很大,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由生到死,由年幼到年老的必然过程。人的一生大致可分为“成长、工作和养老”三个阶段。
在成长阶段,人的主要任务是生长发育、学习知识、适应环境。在成长期间,每个人都需要家庭的照顾,需要父母、老师、同学和亲友等社会群体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帮助。其中家庭对人的成长贡献最大。父母需要承担养育子女,提供一切必要经济资助的义务。孩子生病了需要花钱,孩子闯祸了需要家长承担一切连带责任,孩子上大学需要大笔开支。
如果没有住院医疗保险,孩子生病住院的所有费用都必须由父母承担,这显然很不经济。假如有了保险,住院期间的大部分费用由别人承担岂不更好。但在对待如何处理孩子生病风险的问题上人们的做法差异很大。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身体好,不会生病,没必要花钱买保险。这样做有点侥幸心理。而有的父母认为,希望孩子最好不要生病、不要住院,但谁也保证不了这一点,而且现在的医疗费用越来越高,一但住院,哪怕是小病,动辄就是几百、几千元,如果大点的病就是几千上万元了。如果到时非得拿出这么多钱,岂不是很大的经济开销?所以宁可花点小钱,交点保险费,把生病造成的经济压力降低到最小程度。
到了工作阶段,人的主要任务是做工,创造价值,获得劳动报酬。这期间人的压力很大,越来越激烈。工作阶段人们要成家立业,有的人还想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当然每个人都必须履行社会义务,照顾家庭,养育子女。人们都希望让家人过上更美满的生活,这需要钱,需要管理收入与开支。
在工作阶段,如果一家之主出现麻烦会给家庭收入带来严重影响。生病住院,工资奖金减少,或生意进展出现异常,收入锐减,出现意外,甚至极端的意外,个人理想、事业破灭不说,家庭经济将陷入困境,我们给亲人规划的美丽蓝图,保证子女上一流大学或到海外读书的承诺顿时化为泡影。而亲人们除了感到不幸和命苦外,又能怎么样呢?他们需要面对现实,艰难的活下去,挣扎下去。
如果我们有了保险,将避免亲人们长期不幸的结局,让他们仍然正常的生活下去。
当然,每个人发生极端风险的可能性都存在,但概率较低,更现实的是如何为今后的养老收入做好准备,这大约要占用工作期间总收入的20%~35%。
对此,人们心想,反正还年轻,离退休远着呢,没必要过早准备。到了30~40岁,人们又想把所有积累都投入到事业发展或生意上,哪里有闲钱顾及养老储备。到了50多岁,临近退休的时候,人们忽然意识到,晚了,没有机会了,买保险交费这么高!算了算了,还是让孩子认识这个道理吧。可是任由我们怎么灌输这些道理,孩子仍然会步大人的后尘,继续上演上辈的故事。
到退休阶段,男人的斗志减退女人的希望消失,一切都那么平淡,生活不得不变得节俭再节俭,简单再简单。这个时候人们才意识到,过去不该花的钱太多了,不该冒的险太多了,而本该节约的开支没有节约。人们虽然羡慕那些年轻时谨慎理财而年老比较潇洒的同龄人,但总以淡泊宁静的信条来宽慰自己。其实老年阶段恰恰是人们享受一生劳动成果的幸福时期,谁不愿意最后阶段到国外转转,谁不希望多看一眼锦绣河山呢?
淡泊宁静也好,出国旅游也罢,都是人们一手造成的,必然自己品尝最后的结果,哪怕是苦果。人在年轻时可以寄人篱下,甚至承受胯下之辱,但年老时格外需要得到尊敬。所以人之幸福在于老年阶段,人生之最大不幸在于年老无银、无助、无尊,这是人生的最大悲哀。
——朱红《保险理财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