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降晓冉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型智慧风向标
【嵌牛导读】张延德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就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进程。智慧城市发展至今已经不是趋势,而是必然。在他看来,智慧城市要解决几个关键要点: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和技术融合。
【嵌牛鼻子】智慧城市、条件
【嵌牛提问】
【嵌牛正文】新浪科技讯 11月23日上午消息,在近日举行的“华为智慧城市峰会2017”上, 华为EBG中国区智慧城市业务部总裁张延德、华为EBG中国区智慧城市首席专家洪小舟等接受了媒体采访,介绍了华为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战略和进展。
张延德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就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进程。智慧城市发展至今已经不是趋势,而是必然。在他看来,智慧城市要解决几个关键要点: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和技术融合。
其中,数据融合是发展的必然阶段,这需要“一把手”去解决;业务融合方面,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医疗等,需要通过业务流程的跨界重组和业务结构的优化来实现;技术融合方面,则需要关注当前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做到技术的融合和应用。
在政策鼓励和城市本身发展的驱动下,目前中国已经有500多个智慧城市样板,不过由于前期缺乏统一标准、建设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制约,智慧城市建设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
洪小舟认为,智慧城市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他还指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四点:一是基础薄弱,二是机制不畅,三是财政投入,四是技术难度问题。
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数据的统筹难。传统政务更多的是条形的建设,跨部门打通和数据统筹方面会比较差。而智慧城市是个大统筹的业务,建设的基础在于业务领域可以统筹多少数据。华为则更多的关注ICT基础设施,通过平台型的建设进行数据打通和数据整合;
机制方面,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组织架构、管理机制等方面还没有打通,因此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时面临着很多阻碍。华为的解决方式是通过顶层设计针对管理机制、管理组织向地方政府提出建议,设计大数据局、智慧办等机构,解决智慧城市建设横向统筹机制的问题;
财政投入问题,目前有些地方政府把钱更多的花在公共设施领域,例如“铁路、公路、机场”,尚未发现智慧城市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抓手。华为在智慧城市项目里会着重帮助政府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同时会引入合作伙伴构建商业模式,通过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商业模式,解决政府建设资金问题;
技术方面,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在数据、业务等方面的复杂性,华为则通过“平台+生态”的战略,依托自身ICT信息基础技术、引入合作伙伴合作,从而各司其职,联合做好各个环节。
根据华为方面公布的数据,2016年,华为在国内参与了北京、深圳等42个智慧城市项目,与62个城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华为目前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120个城市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
以为潍坊为例,华为携手合作伙伴在潍坊建立了华为潍坊城市物联网产业联盟,到目前为止已经聚集了超50家企业,业务范围覆盖环保、停车、农业、水务、养老等诸多领域。
张延德总结称,潍坊的案例也给了华为启发,在与城市合作过程中,想要建设智慧城市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一是智慧城市的建设一定是一把手工程,核心是做到数据融合、业务融合,而这只有“一把手”参与才能做好;
二是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需要扎实的执行团队,潍坊专门成立了智慧办,保证了潍坊在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等顺利实施;
三是有扎实的投资,智慧城市建设不能仅是门面工程,要触及城市建设的根本,通过市场唤醒产业;
四是需要有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平台和环境。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工程,潍坊的包括投资、运营、应用、基础网络的联接等各方面,不是任何单一企业可以完成的,需要让智慧城市做成完整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