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说这个电影不好,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去电影院就是看故事,大体上能使人看的开心不就好了吗?
这部电影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小说,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本土化的修改,还是蛮切合实际的。
一个个故事在我们面前发生,在这个寒冷的冬季,给我们增加了一点点温暖。温馨提示:本文涉及稍微剧透。
我在想,如果有这样一个邮筒,接收我们的烦恼和疑问,那该有多好;如果有这样一个牛奶箱,告诉我们未来会如何,指点我们该走向哪里,那该有多好;如果有这样一个老爷爷,在深夜伏在案头为我们认真写下一封封解忧信,那该有多好。
看过了电影版和小说版的解忧杂货店之后,我想来重新梳理一下我看到的故事。
杂货店的时间轴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跟我一样,我们跟着导演的思路看完故事,却还是对故事的发生时间觉得有些混乱。
图片来自网络——成龙爷爷
1.过去的故事
1990年。秦朗退学,在北京寻找自己的音乐之路。
1993年。在浩博的故事里,出现了梦幻庄园虐童事件,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应该是在1993年秋天,这时老爷爷还健在。所以他把自己的苦恼塞进邮筒后,是老爷爷给的回复。后来,他离开父母,到后来辗转来到了孤儿园。
而三年过后的秦朗仍然一无所成。这时,他从妹妹嘴里知道父亲生病的消息,背着吉他回了家。
从最后老爷爷深夜读信的情形来看,他应该是在1994年1月1日凌晨去世。
秦朗和张晴美是在1994年咨询的问题,从他告诉张晴美杂货店可以咨询问题来看,他们应该是年纪差不多大,生活在一个时期。这时老爷爷已经去世,所以他跟张晴美的信件是三个小孩收到并回复的。
过了几年之后,秦朗来到孤儿园演出,给园里的小朋友唱歌听,在这里遇到了年幼的张维维,在火灾中救了她,并因此丧命。
2.现在的故事
在2017年的杂货店里,时间过的很慢,这是一个神奇的时光通道。
我们可以理解为在老爷爷去世到三个小孩无意闯入的这段时间内,只有秦朗和张晴美给邮筒里投过信,杂货店里的时间是根据信件的投递来流逝的,有点像我们平时说的天上一天人间一年的感觉。
张晴美是最后一个寄信人,随着她问题的解决,杂货店里的时间渐渐跟外面的时间相同。
而把信通过邮筒寄给老爷爷的人,应该是在12月31日当天晚上之前塞进去的,等到时间一到,信件统一通过邮筒掉到了老爷爷面前。不能是31日晚上十二点之后去的,不然bug就大了。
邮筒和牛奶箱是根据两边的人来调整自己的时间。
最后说一下地点,从他们来去的位置来看,杂货铺和孤儿院应该是在一个小镇或是小城里,即使没有在一起也应该离得很近。
浩博父亲之死
起初我也不明白,浩博的父亲明明可以继续跑路,为什么选择了自杀。看了小说之后,有点明白了。
浩博从加油站逃跑后,他的爸妈在寻找他的路上,被债主的手下围追堵截,因为飚速,他的妈妈在盘山公路被突出的山体撞死,追他们的人也掉下山崖。看着死去的妻子,这时他的爸爸应该想到了浩博,他想让浩博摆脱被追债的阴影,再没有后顾之忧。
于是,他写下遗书,说明一家三口都已去世,让浩博可以自在的成长,在这种情况下,这大概是他能想到的对浩博最好的方式了。因为逃债跑路,他既不能报警,也不能大张旗鼓的寻找儿子,既然注定分离,于是选择了一种对儿子最好的方式。
美句赏析
· 去哪里可以见到你?只要你告诉我地点,天涯海角我都会去。
· 写信给“浪矢杂货店”的人,和真正为了烦恼而上门的人一样,他们内心有破洞,重要的东西正从那个破洞渐渐流失。最好的证明,就是他们一定 会来看牛奶箱,会来拿回信。他们很想知道浪矢爷爷收到自己的信后会怎么回答。
· 通常谘商者心理已经有了答案,找人谘商的目的,只是为了确认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 在家人的问题上,我认为除非某个家人去追求更好的发展,否则,全家人应该尽可能团结在一起。如果因为讨厌或是无法信赖等原因各奔东西, 就不是真正的家人。
· 相信我,即使现在再怎么痛苦,明天一定会比今天更美好。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因为某些具体的原因而断绝。不,即使表面上有种原因,其实是因为彼此的心已经不在一起,事后才牵强附会的找这 些借口。因为,如果彼此的心没有分开,当发生可能会导致彼此关系断绝的事态时,某一方就会主动修复。之所以没有人主动修复,就是因为彼 此的心已经不在一起了。
电影歌曲
主题曲:重生,很好听,送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