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用《妈妈教的数学》做题目,为了避免蹭孙路弘老师的《妈妈教的数学》的嫌疑,就以庆贞教的数学做题目吧。
谈谈我自家孩子学习的一点心得,当然我们还在上幼儿园,既不是学霸也不是神童,只是作为一个妈妈的一点小总结,因此也可以说是庆贞教数学的经验与教训。
我本身是一个理科生,我在校园里学习的十多年,数学一直比其他科目成绩要好,我觉得数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口算题之外的其他题目而言。
小学到初中,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我觉得我是能够全部理解得了的,高中后没有初中那么游刃有余了,关键是涉及的知识点特别多,没有做到熟练的综合运用。
孩子幼儿园之前我并没有去教他学习数数,至少是没有专门的坐下来12345的教。大概两三岁的时候,他数数是这样的:1、2、3、4、5、6、7、8、9、10,2个。我觉得这是还不能够理解数的对应,所以就算教他背到100也不能算是会数数,那我就不费那劲了,有空多出去骑骑车,跑跑吧。
有一段时间,我有点急功近利,就搞了个逻辑狗。因为他已经认识了基本的颜色,逻辑狗就是用不同颜色的按钮来作答,不需要写。但是从理解题目到作答,多出了找到对应颜色,摆放到对应位置这两步,对于思维的要求就明显提高。
而我,理所当然的以为该会的他做不到,臭脾气就来了,差点把板子戳烂了。回想起来,真是傻透气了。这样糟糕的经历还有做七田真,摩比爱数学的时候,因为他还没有练习拿笔,我却期望他会写123,现在想来真是愚蠢啊。
还好,我及时刹车,逻辑狗也没有全部做完,摩比爱数学也暂时搁置了。市面上有太多的这种书籍,练习册,虽然也会分低中高等级,却无法对应到每个孩子。越是低年龄的孩子,相差一个月,认知差异就是非常显著的。所以,理解并接纳孩子当下的认知发展水平,尤其重要。不仅有利于母子关系和谐,更是保护孩子天生的求知欲不被打击。
转眼从幼儿园小班放养到大班,学校里开始学习了,我家娃在学校里是跟不上的。因为没有开窍,老师讲的他也听不懂,而且还是坐不住的,跟小朋友讲话的那类。关于这个坐不住,我是能理解的,但是我不敢跟老师说,不能做拖孩子后腿的妈妈不是,得听老师的话。
言归正传,我们这类孩子在学校里学了啥是不会回家汇报的,直到有一天老师私信我,让我在家里教一教,我才恍然大悟。
教了教,感觉挺费劲的,请教了老师。然后立马下单《妈妈教的数学》,补功课。因为之前在某个app上听过孙路弘老师的课,知道了他有这么一本书。
书我并没有完全读完,毕竟我娃才上幼儿园,我只读了目前需要的那一部分。数指头,对于学习数学来说是非常有用的,这个观点我很受启发,毕竟皮亚杰说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在具象思维阶段,还没发展到抽象思维,可不就得有实物嘛,手指头不就是最现成方便的嘛。具体怎么数,孙老师数出了什么花样,有兴趣的可以看看那本书。
数指头,数铅笔,数了一段时间后,十以内的分成基本记住了,但不排除以后还会忘记一部分。毕竟以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反复的练习,口算练习,所以就算是哪一次分错了,记不起来了,我也应该稳住、不着急才对。告诉他,伸出手来数一数,就好。
平时生活里能用得到数数的时候,就跟孩子一起数,当然一些空间、分类、方位这些逻辑思维更是在生活里学以致用才好。比如有一次我从医院拿回的药为了方便取用,我把每一次的分到一个袋子里。孩子看我在分就特别想加入,药这个东西我特别怕吃错了,所以他分的时候我就瞪眼瞅着,放错了赶紧纠正。前几次分到最后不是少一袋就是多一袋,因为他总想着一边分,还一边发表自己的言论。我便要求他分的时候把嘴巴闭上,别说话试试,这样果然没有再出错。
今天晚上想起去邻居家看了个室内单杠不错,也想给孩子买一个,就找出卷尺量了一下门框的宽度。他看见后,也拿过来卷尺,开始到处的测量,有模有样的。我想到《妈妈教的数学》里孙老师小时候就是这样,没事秤个重,测个长度,收个电费啥的。任他去量,我干我自己的事情去了。
量到瑜伽垫的时候,让我帮他按住尺子,他拉开,卷尺没有垫子长。他问我怎么办,我说这是超出尺子的量程了。
我让他用手指放到尺子的尽头做记号,然后分两段量,虽然100多的加法他还不会,但是这个方法我希望能给他留下痕迹。
我给他解释这是超出尺子的量程了,如果超出了可以的分段量再加起来,没有超出量程的就直接量。
他问有没有比瑜伽垫子更长的尺子,我说有啊,但是我们家没有了。
测量玩够了之后,问我,他是不是量的很认真?
此时必然要肯定一番的,还不忘再加点教育意义。你看,生活里就有很多数学,学习数学也是为生活服务的,所以学习数学还是很有趣,很有用的。
就跟做阅读理解,写作文一样,总得找出点意义来。
最后在安利一下,《四五快数》我也很受益,是培养数感的,系统性也特别好,我们目前正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