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海盐一九九三年七月二十七日
本来是不敢看这本书的,因为之前我有看过它改编的电视剧知道结局,知道-一个个曾经那样拼力鲜活存在过的人物,相继悲戚死去,实在有些不忍卒读。那还是很小的时候,当时的剧名叫做《福贵》,也就是余华笔下的福贵。这个历遍人世间悲欢离合、岁月沉浮,最后依然怀着感激乐观的心,认真活着的老人。
人们都喊他福贵,其实他姓徐,叫徐福贵。当时徐家是名副其实大富大贵的地主之家,有大宅子,良田百亩和佃户数名,他是徐家少爷,吃喝嫖赌、肆意妄为,他自己说的,他活成了个二流子。
陈佳珍,他的发妻,不离不弃相伴到老,直至死的时候还说着“福贵,是你亲手埋我我就安心了”,然后安然死在福贵的怀里,得偿所愿,一生完满。我想家珍真的是幸福的,也许她的丈夫曾经耍浑过,荒唐过,但自从败完家业搬到小茅屋后,可以明显感受到他是爱她的,相濡以沫,想来是贴切的。
" 早几年的时候,家珍还是一个女学生,那时候城里有夜校,家珍穿着月白色的旗袍,提着一盏小煤油灯,和几个女伴去上学,我是在拐弯处看到她的,她一扭一扭地走过来,高跟鞋敲在石板路上,滴滴答答,像是在下雨,我眼睛都看的不会动了。家珍那时候长得可真漂亮,头发齐齐地挂到耳根,走去时旗袍在腰上一皱一皱的.......”源于初见时的惊鸿一瞥,当下就决定要娶她做他的女人,且真的如愿以偿,大红花轿将她娶进家门。那时候的福贵,大约是不懂爱的。
这与福贵当时的生活环境是相关的,他自出生起就是少爷,衣食无忧,母亲宠爱,父亲虽总有打骂,然也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爱子之心;第一眼瞧上的姑娘既成为他的妻,孩子的娘,顺理成章。童年幸福,少年得志,又疏于良师教导,所以他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随即吃喝嫖赌,什么浪荡的事都干过。终于是输光了祖辈留下的全部家产,间接导致了亲爹的死。也是从那个时候起,福贵,才开始慢慢“长大”,渐渐明白自己的责任与活着的意义。所谓成长,大概总是要伴随着苦难开始,竭尽全力克服一次次的艰难困苦,继而从容不迫去面对生活。所以,他在举家搬到小茅屋、家珍被老丈人强行带走后,学着租田种地,照顾老母幼女,还时常懊悔自己害长根丢了生计;好在家珍确实是个好女人,带着有庆回到小茅屋,一家团圆;可又偏偏他倒霉,被抓去当兵,于是遇到老全和春生,炮火连天中,他们还不忘苦中作乐:“我们3个人边煮米饭,边看着那些光脚在冬天里一走一跳的人,嘿嘿笑个不停”。当时我的批注:
最后老全是没能活着回到家,倒是他辗转2年,终是回到家人身边。刚好又赶上土地改革,结果抢了他土地的龙二被枪毙了。许是因果循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龙二竟阴差阳错替福贵挡了一枪。
有庆和苦根,是我流眼泪最多的,他们都是那样懂事乖巧的好孩子,却在那么小的年纪莫名奇妙死去。有庆好心去献血却被无良医生血尽抽干而亡,事后医生竟然问福贵为什么只生一个儿子,真真是人性丑恶,心如铁石;苦根因为总挨饿结果吃豆子被撑死,更是令人哭笑不得。他们还来不及享受人生的乐趣,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就早早送了性命,呜呼哀哉!
凤霞和二喜,读到时,脑海里浮现的只8个字“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二喜和凤霞像是2口子,一个烧火,一个做饭炒菜,两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看过后都咧着嘴笑了”。默然相爱,寂静欢喜,最是恰当了吧,爱情,真的很美好呀。
尽管后来作者残忍的让凤霞死于难产,二喜也被2排水泥板活活夹死,但我没有哭,因为我越来越发现-生命,有时不在于长度,在于是否深厚,是否无憾。凤霞生前有福贵,家珍,有庆和丈夫实实在在的疼爱着,死后亦有人真真切切切得怀念着,按照《寻梦环游记》,她并没有死去,而是去了另一个世界里活着,也算得是--不枉来这人世走了一遭。至于二喜,没了凤霞,如行尸走肉般活着,死了倒干净,下一世,他一定早早收拾整洁徘徊街头,等着凤霞出现。三生石上,忘川河畔,他们早已约好来生相守。
最后的最后,连春生也死了,只剩下垂垂老矣的福贵和老牛“福贵”相依为命,“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故事在福贵粗哑的歌声中戛然而止,而读故事的人,于点点泪光中思索活着的意义,试着重新去定义当下的生活,足够。
读《活着》有感
2018.01.21 星期天 云 西安
���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