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书:《爱,金钱和孩子》,两位经济学家从经济学角度探讨父母的教养方式。
虽然不是育儿方法论,但值得父母一读。一是可以看清当前育儿的潜在焦虑点。二是从宏观研究和数据统计的角度展示,看当前最适宜的教养方式。
今天说第二个。
作者通过两个维度,是否干预孩子选择和对孩子响应程度高低,分出4种教养方式:
① 权威型:双高。既响应孩子需求,也会通过沟通等方式对孩子进行价值观的灌输。
② 专断型:干预高响应低。不问孩子需求,简单粗暴的让孩子听从父母。
③ 放任型:干预低响应高。从孩子自己的意愿出发,让他们自己选择。
④ 不参与型:双低。对孩子没什么反应,不闻不问。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逃学……
第一种父母可能会相信孩子事出有因,耐心沟通,但最终会让孩子明白关于上学的道理。
第二种父母可能会直接严厉的告诉孩子,不管你有什么理由,逃学就是不行!
第三种父母可能会更关心孩子为什么逃学,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了什么问题?
第四种父母可能会随便说两句,甚至当做什么都没发生。
我们的教养方式并非单纯由我们认为哪种方式更好决定,而更多与社会经济发展形态、教育是否公平等社会因素相关等。美国父母在管孩子方面和中国很像,而欧洲父母也不都宽松
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国在最近几十年间发生大转型,父母的教养方式也的确随之转变。
人们的收入差距更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更大了,教育对于孩子在社会中立足更重要了,因此父母的放任越来越少,干预越来越多。
❗❗❗
事实证明,在权威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获得最好的教育成果。作者参考的是PISA测试(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父母采用密集型育儿方式,孩子的平均成绩高20分。
「PISA测试面向15岁左右的学生,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举办的大型国际性教育成果比较,以笔试的形式测量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看学生是否具备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孩子,不参与型是最差的,管就比不管强,从成绩看,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最有利,而这种方式对父母的要求也最高,想要实现需要父母有耐心深入的了解孩子想法,与孩子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当然自己本身的认知也要在线。
突然想到之前看过的育儿书《学习的格局》和《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可算是权威型育儿的成功案例了。
这届父母真是太难了,怎么就成为孩子的起跑线了呢!但既然是顺应环境的,那就进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