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写到当人们获得了观“天象”的视角,相应地就需要图像去生产一种新的表现系统,以表现那个无法在地上找到对应物或者参照物的天界。这种表现系统需要在同一平面内兼容至少两种不同的秩序和法则,就像代数坐标轴上的第二象限,一条轴上是符合物理定律的、可见的现实世界(+1),另一条轴上是超验的、有待探索的天空世界(-1)。
这种第二象限的图像机制为探索“天象”进行过两种实践。第一种是以天文、天象来指示“神”或“天”的意志,比如在两汉、魏晋文化里流行征兆之学,将观测到的现象归纳为或祥瑞或灾异,并编纂成征兆图籍,比如收录祥瑞的《瑞图》和记载灾异志怪的《山海经》。在图像上则使用天地二元的模式,将天象的征兆和地上的现实世界并立,以此反应出天道对人世的奖惩干预。比如北魏洛阳石棺上的《孝子传画像》就使用天地二元模式,上半部采用了征兆图籍中的祥瑞图,与下半部表现孝子事迹的写实画像分属两个图像系统。
使用天象指示灾异或警示的图像代表,是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家乔尔乔内的《暴风雨》。它将天空的气象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秩序与地面的人类秩序并立,天空、乌云和闪电不是像舞台的布景或附属、只提供人物的背景环境,而是作为与人物活动等价的另一个主角,是要与人类上演对手戏。
第二种实践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天空演变成凡人离开地面后的另一个去处——“天堂”,它包括道家的仙界、佛教的西方极乐净土,以及由上帝主宰的天堂。比如汉代《武梁祠》东山墙的画像砖就创造出一个以“西王母”为首的神仙天界,与下面墙面表现历史人物的《史记》式的图像方式不同,用以区别墓主人生前和死后的两个世界和两种追求。
这种图像方式被基督教开发、使用的最有成效,它生产出了可以在世界各个人群中兜售的“天堂”。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的《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使用第二象限的符号机制,利用云作为媒介区分出上下两个空间,下方是受重力和死亡制约的人类世界;上方是摆脱物理规律的天堂。
接下来将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暴风雨》和北魏石棺《孝子传画像》为例,分析第一种“天象”图像如何成为预示吉凶、指示天意的征兆?再以西班牙的《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和汉代《武梁祠》山墙的西王母对比,分析第二象限的图像机制如何将天空变成“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