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一段话,僧人在寺庙里每天打水扫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也称之为一种修行,我们不解,但是在他们看来那已不是昨日之水和昨日之尘,因为经文浸透浇筑的灵魂在变,外在的一切都在变。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终期一生,世事只是外在的刻刀,要修的其实是一颗灵魂。
掀开历史一页页的卷帘,看到多少出世和入世的传说。有多少人看透世事凡尘,抛开一切,携一身单薄之躯寄情山水,避开浊世的烟火,寻求一方净土。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市井的繁华落寞,人生的起伏跌宕,可能真正的隐者是在经历凡俗的洗礼中不断修得内心一片澄澈的天地。无论大隐小隐都在诉说一个人生的宿求,身体和灵魂行走在世间的旅行。身体浸在生活之中,出世者向外寻求灵魂的栖息之地,而入世者则向内在心中构筑灵魂的圣殿。其实无所谓大隐小隐,最终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平衡人生中这场身体和灵魂之旅。
《肖生克的救赎》中有一个场景,主人公在监狱的广播站把门反锁,播放了一首美丽舒缓的音乐,纵使外面狱警如何大声地撞门,他陶醉其中,所有的犯人也都停下来,静静地听着,这一刻仿佛唤醒了他们包裹着层层麻木和憎恨的结茧的灵魂,闪现出内心那深藏的美好。但是很快,门被打开,音乐嘎然而止,一切又重新回到原点。无论是孟子的“性本善”还是荀子的“性本恶”,我们不去探究和争论,只是觉得可能每个人心底都有一种善,人生就是外在的环境还有自身的力量如何让善扩大或是泯灭的过程。其实无论外在如何变化,握紧自己灵魂的矛和盾,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和忙碌可能让我们的身体疲惫不堪,但是不要忽视了灵魂的旅行。其实灵魂之旅不仅仅是对压力的化解,更是对人生的思考提炼和升华。我们可以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中,读书、旅行、影视、音乐、舞蹈、绘画、摄影、美食等等,不同的形式其实都是一种人类文明和灵魂语言的体现,我们可能在欣赏,一种交流和共鸣的传递,可能在创作,一种自我内在的舒展和灵魂的释放。这种高度的凝练其实是每个人浸染在生活之中经历打磨之后体会和思考的升华,是一种美丽和智慧的结晶。或许我们也会寻得一种信仰,将灵魂寄托,免于流世的漂泊。曾经跟朋友去过几次教堂,每次到那里都会感受到一种阳光般的温暖和睦,因为每个人都对你展开心底流露出的简单真诚的微笑。上一次去大理,千年古刹感通寺,无论是古人留下的书文墨迹还是今人种下的满庭花草,一份安宁洗去铅华浮躁,沉淀世事。我们都是生活的普通人,面对一天天的琐碎,烟火的气息,喜怒哀乐藏于其中,同时不要忘记找一处安放灵魂,让灵魂也踏上成长之路,这就像是生活修的果,因为我们的一生就是一个“提升心性,磨砺灵魂”的过程。
人和人的相遇,莫不是灵魂的相遇,《大鱼海棠》里,椿变成海豚来到人间,看到鲲和妹妹打渔的一幕,这样一种简单的美好让她久久相望,鲲为了救她沉于海底,然后就是一场救赎,电影里可以把灵魂存放,这么直接描述抽象的灵魂,其实每个人去掉身份地位外在物质的一切还有皮囊,剩下的就是灵魂,一个美好丰富而有趣的灵魂,行走在世间,不仅仅可以温暖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照亮周围的人,世界也变得美好。
人生就是身体和灵魂行走在世间的旅行,身体在生活中经历,灵魂在内心处打磨,学会安放灵魂,努力去修一个美好丰富而有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