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江西
  • 孩子要不要打?

    三不打: 成绩不好,不打。成绩不是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孩子的成长远不止于分数,因此不因成绩差而惩罚。 摔坏东西,不打。孩子摔东西通常不是故意的,他们还在学习如何处理物品,...

  • 变优秀最直接的方法:学会复盘

    复盘是一种 向自己学习的方式 有人在网上提问:“为什么听过了那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个高赞回答说:“因为你没有及时复盘。” 下完棋之后,棋手会重复多遍当时“走”...

  • 复盘初级阶段

    思考 最近被一堆事情包围,虽然目标明确,但是找不到着力点,专注力下降,在工作中无力感转变成焦虑。 那该死的责任感涌上心头,所以又开始思考怎么升级自己的思维。 查找 B站真的是...

  • 从“哼”字之误谈生字学习

    在今天的听写课堂上,我发现不少同学在写“哼哼唧唧”的“哼”字时多了一笔。这看似小小的书写错误,实则反映出同学们在生字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于是,我决定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如何更有...

  • 巨婴的世界,你不懂

    这世上巨婴遍地走。他们欲望发达,任性膨胀,真纳了闷儿了——老大一个人了,脑袋干嘛用的?咋不上天呢?也是毒鸡汤泛滥惹的祸,比如说什么不配得感,意思是你不要委屈自己,啥啥你都值得...

  • 55生活不经意间的对话,让我从心情低落到嘴角上扬只用了一秒钟

    【事件】 下班回家路上,听到有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愉快的说:下班了呀!对方也开心的回应到是呀!下班啦! 这时加班下班刚好路过的我,听到之后心中突然就泛起一丝涟漪,也忍不住跟着说:...

  • 120
    读书|《被讨厌的勇气》2

    不让别人烦恼,是一种慈悲。 不让自己烦恼,是一种智慧。 摘录:“没必要依赖发怒这一工具” 今早简短的阅读,让自己两次找到启发。 关于辞职: 找到自我安抚的话了:“承认错误,不...

  • 没有一条路会让我们一直走下去

    今年最大的感悟就是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在经历了很多事以后我以为我已经做到了不把自己当回事,可是事实上,我还是会在意别人的眼光,其实大可不必,白白耗费了自己的精力又毫无益...

  • 戴锦华:生命的这本账,最终会被平掉

    听《思文,败类》72 与戴锦华聊天 1. 有得之处必有失,有失之处必有得。生命的这本账,最终会被平掉。 在生活圆满不断收获时不能得意忘形,在人生低谷艰难挫折时也不要丧失希望。...

  • 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却成不了专家

    儿时玩伴的父亲,就在村里工地上干着搬砖挑水泥的工作,30多年过去,今年回家,碰到快60岁的他依然在工地上干着小工,看着他佝偻的身躯和布满老茧的双手,哀其不幸的同时,又怒其不争...

  • 告别拖延症,从此刻开始行动!

    你是否也曾立下flag,却总是三分钟热度?你是否也曾在deadline前夜,焦头烂额地赶工?你是否也曾在夜深人静时,懊悔自己又虚度了一天?拖延症,这个现代人的通病,正悄悄偷走...

  • 人多时控制不住手抖怎么办?

    在社交场合中,当我们置身于人群之中,有时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手不自觉地颤抖,这种情况往往让人感到尴尬、紧张甚至焦虑。手抖,医学上称为震颤,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性的紧张、焦...

  • 会提问的人更聪明

    以前我总觉得,知道很多答案的人特别聪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啥问题都能对答如流。但后来我慢慢发现,会提问的人,往往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会提问,代表着他们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就...

  • 对《素食者》这本书始终喜欢不起来

    重读《素食者》,已是在韩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印象中的它是一本平平无奇的中篇小说,连情节都已被遗忘无几,不知道为何被给予了如此高的荣誉。作为诺奖获得者,韩江一直为宣扬“非...

  • 随笔

    雷军演讲时说过一句话:“99%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找个懂的人问问。 ” 看到这句话让我想到,之前在公司领导让我做一个动画,我心想做设计我会,做动画我可不会,但公司另一个设计...

  • 120
    春困?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晴 不知道是版本问题还是手机问题,后来用手机写日更特别不顺手,尤其是光标移动,几乎没有一次是一次能移到位的,删除和修改编辑起来费劲得很,有时候让...

  • 坚持的意义

    都说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法就是不工作,确实是这样的,没有工作的生活就像一只懒散的小猫,吃饱了就闭眼躺着,内心深处很焦虑,但是时间和行动都没有什么变化,一天就很快的度过了,这就是...

  • 112 跟随自己的心

    下午跟儿子交流了一对一补课的事情,我们尝试着计算,补课到底能提多少分?这件事是不是划算的?有没有用? 后来发现,这事真的说不准,补课一定有效果,但是到底多大效果,划不划算,这...

  • 沟通不能只依赖技巧,还要懂得人性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在生活的大舞台上,我们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沟通的戏码。从清晨菜市场和小贩讨价还价,到职场上和同事汇报方案,再到晚上和家人分享一天的琐事,沟...

  • 读思|| 拓展盲区

    今天晚上把茜姐的近来的几条微博都读完了。有启发的点,我也都有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一些点也做了摘录。 第一条:提到和人请教时,我们最有可能学到的是:知识盲点、经验(尤其是踩坑经...